“课程思政”新探索 广州大学师生 改编百万字扶贫日记创作微广播剧

  • 发布时间:2020-07-16 09:30:56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近日,一部“声”情演绎扶贫故事——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在广东电台FM93.6播出。这部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协作办策划的广播大剧创作演播班底大部分来自于广州大学师生校友,他们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将百万字的扶贫日记“变成”了这部8集微广播剧。广大师生的“声”情演绎相关报道也登上了学习强国等平台。

  故事原型三年写下百万字扶贫日记

  剧中人物原型林高扬,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职纪检干部

  驻村扶贫干部如何智慧地化解村里的一系列冲突,继而带领贫困群众实现强村富民?

  从繁华的省城到风景秀丽的粤北连山,他看着连绵的山峦,三年间写下百万字扶贫日记。他就是微广播剧的事迹原型——广州派驻清远的优秀扶贫干部、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职纪检干部林高扬。

  《高山上的银杏》以林高扬带领斜塝村脱贫致富的真实事迹为原型,用林高扬驻村三年写下扶贫日记为创作蓝本,讲述了脱贫攻坚战中的驻村扶贫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和艰苦,以真诚、智慧化解村里的一系列冲突,带领贫困山村的党员群众从产业脱贫到思想脱贫,最终实现强村富民的故事。

  斜塝村(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两万字剧本的诞生,要从一门课说起

  许莹冰老师(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广播剧导演、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许莹冰说,这部剧的诞生还要从这学期的一门课说起。这学期,许莹冰老师给播音主持系的同学们上了一门课“有声读物演播与配音“。“疫情期间线上上课,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通过课程让学生们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当时,我们曾策划过一次云朗诵,每个同学录一两句话,最后合成一个作品。”后来,机缘巧合,许莹冰得知了广州扶贫干部林高扬的扶贫事迹。她和学院领导商量后决定,用微广播剧的方式来呈现。2019年五一期间,主创团队“疯狂”阅读林高扬的日记和事迹材料,终于将百万字扶贫日记浓缩成了2万字的8集微广播剧剧本。

  专业配音与本色出演同台飙戏

  为打造精品力作,该剧由多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毕业生、现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播,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联袂演绎。村党支部书记一角由原广州市协作办公室纪委副书记、有多年扶贫工作管理经验的王乐性书记本色出演。

  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喜双任创作顾问;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许莹冰任导演,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工会干部李云宁任编剧、副导演,广东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服务组专家、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廖伟斌任副导演。剧中主题曲及插曲《山菊花开》《和你说说话》,由国家二级作曲、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王怀坚教授与连州市文联联袂创作。

  学生“演员”被扶贫干部的精神感动

  剧本完成后,许莹冰老师将其当作教学材料,利用“有声读物演播与配音”这门课,让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演练。随后,她又根据作业完成的水平挑选正式的“演员”。“许多同学得知这个机会都很踊跃,但考虑到疫情防控,我只能挑选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同学。”许莹冰说,由于剧中人物有许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全部由学生演绎稍显稚嫩,后来剧组又邀请了已经当主持人的校友加入。

  线上排练得差不多后,许莹冰和剧组成员回学校进行了两场现场排练。6月初的一次彩排,原型人物林高扬也来到了现场。他被师生们的表演所感动:“剧本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正能量……各位同学们反反复复的演练和充满激情的表演,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8级学生谭宇洋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演绎了三个村民。他说,虽然在城市长大,但走亲戚时也曾到过农村,对这部剧的一些情景深有体会。为了演得更真实,谭宇洋也特地找了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来看。

  演绎这出广播剧,谭宇洋被扶贫干部林高扬的精神深深感动。他说,自己特别赞同国家采取的精准扶贫政策,今年兴起的扶贫带货也让他感觉非常新颖。他还报名了学校的“新闻扶贫”活动,特别期盼有机会能去贫困地区体验采访。许莹冰说,通过这样的课堂安排,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又能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真正做到“课程思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