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部门文件 > 其他文件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0-12-28 18:10:17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市属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为加强对全市科技教育工作统筹,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省、市关于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教育局

  2020年12月28日

  (联系人:邱国俊,联系电话:22083723)

  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省、市关于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及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运用全市各领域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全市协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体系,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支撑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协调行动。把推进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整体筹划,明确职责,协调一致,形成多部门合力推动工作的良好局面。

  整合资源,前沿引领。协调动员广州地区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紧跟广州地区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引导学校科技教育重点方向。

  交流协作,多元发展。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新机制,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培育科技教育特色示范项目,促进全市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完善统筹协作的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共识,明确分工,协调行动,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打造广州模式的科技教育,构建普及面广、显示度高、协同效果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体系,推动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走在全国前列。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竞赛及科普教育活动

  统筹市、区两级资源保障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动市、区各有关部门团体,运用本专业领域教育资源,积极向全市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知识产权、卫生健康、防震减灾、安全防护及国防科技等知识普及教育。对面向学生的全市性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名称、内容、参赛对象、活动流程及规模等进行梳理和归口统筹,统一发布活动清单和参赛指引。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经费资源及相关领域专业优势,有计划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对相关领域符合举办要求的市级以上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项目给予支持和保障。

  统筹国家、省级竞赛活动参赛引导和跟踪指导。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对面向中小学生竞赛活动规范管理有关要求,积极对接教育部、省教育厅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清单,组织好全市中小学校参赛引导和信息数据整理统计、亮点宣传报道等工作,各项成绩力争进入全国前列。为国家、省级竞赛输送有竞争力的优秀选手。

  统筹谋划全市科技教育布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动手到动脑,从普及到提升,梯次递进、科学设计各年龄层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建立多部门定期会商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模式。落实全市关于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工作部署,统筹安排、有序落实市政府要求面向学校开展的各领域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二)统筹科普场馆资源服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统筹学校教育资源促进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深入开展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研究论证,凝炼切实有效的理论成果,提出解决学校实现科技特色发展路径和方法的对策建议。加强中小学校理、化、生教学功能实验场室建设,支持学校结合本校特色建设科技教育类实验(训)场室,为推进在中小学校开展STEM、创客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开展科技类特色示范高中创建,持续加强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鼓励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学校招收科技类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统筹各类资源促进科技教育课程化实施。依托广州地区科普基地、科技创新企事业单位和青少年宫、科学教育活动场馆,围绕尖端科学技术发展、工业生产新技术应用、地区特色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等领域,组织开展科普教育、STEM、创客教育,积极推进科普研学活动。积极在普通高中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安排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教育教学内容,计算相应学分。将学生参加科技教育活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统筹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支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争取广州地区高水平高校、中科院相关院所支持,积极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协议,在科技创新实验室、高水平专家团队方面为我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服务。持续举办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积极落实好国家“英才计划”学员选拔和选拔组织工作。积极推动将科技创新潜力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与“强基计划”有效衔接,并建立科技创新潜力优异学生的成长跟踪档案和后续培养机制。

  (三)统筹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队伍建设

  统筹推进科普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全市科普工作资源,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科普教育业务培训,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活动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支持教师在从事科普教育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积极为中小学担任科普教育的教职人员专业发展争取发展空间、拓展新的专业发展出路。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审中强化对科技教育教师和实验人员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业绩认可。

  统筹科技教育骨干师资建设。建立科技教育骨干师资资源库,指导好全市科技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定期总结科技教育经验成果,对参与科技教育教学活动表现突出、指导学生成绩优异的科技教师开展宣传报道,塑造正面典型,设定奖励机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认真梳理总结“千师万苗”工程经验和成果,对成效显著的专家团队,续签合作协议并给予宣传鼓励。探索出台有关办法措施,对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科学家、专家和企事业工程科技一线人员给予认可和表扬。

  统筹建立高水平专家与学校对接工作机制。组织对广州地区科研单位、院士、科学家进行拜访请教,争取广州地区科学院所、高水平科学家团队对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参与。组建若干科学导师团队,采取“团队+学校”结对形式,根据各团队研究领域与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领域匹配情况,引导相关团队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指导提升中小学校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水平。

  (四)统筹推进科学素质教育服务水平质量提升

  统筹科普资源单位对接教学需求。加强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引导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热爱科学的兴趣。定期向全市公布我市科普资源数量、分布、领域及接洽联络方式,探索推进为全市各学校科普教育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指导各类科普基地、科技教育合作单位,针对学校学科教学相关知识点内容,利用本领域设施和资源优势,设计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科普教育活动方案,实施个性化科普教育服务。根据学校科普教育实际需求,协调提供科普教育订制化服务,推进实施约课式科普教育。

  统筹前沿领域和重点人群开展专题科普教育。探索提升科技活动周、科普日、院士专家校园行、科普游自由行、科普一日游等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形式,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和5G应用、量子科学、航空航天、生态环保、健康卫生等领域发展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立志成为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和科技创新专家。针对不同青少年人群个性特点,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场科普教育活动。

  推动我市科普教育传统项目创新发展。继续提升我市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科技夏令营、STEM、创客教育实验等传统品牌项目。鼓励对传统科技体育项目进行升级改造,从进一步融入科技创新元素、侧重“操作应用”评价向“设计制作+操作应用”综合评价转变等着手,创新活动形式、内容和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我市学生科技体育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和科技含量,增强对中小学生参与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不断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机制。本着全市一盘棋思路,建立跨部门工作沟通联络和统筹协调机制,共享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人力、物力和经费资源,统筹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活动举办安排计划,形成全市整体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将科技类特长生纳入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及加强科技教育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推进措施。充分发挥市、区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多渠道、多部门、多层级筹措科普经费,促进科技教育经费保障多元化。争取社会公益基金支持,为各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物质奖励和支持。

  (三)改进工作手段。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科技教育工作水平和效益。发挥“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信息化服务保障功能,完善“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在线教育功能,构建融信息发布、在线组织、教学服务、数据统计、记录评价为一体,对全市师生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科技教育网络生态环境。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科协、市妇联。

  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0年12月28日印发


相关稿件: 一图|《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