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教育要闻

广州教师交流轮岗进入常态化,教育均衡优质跑出加速度!

  • 发布时间:2021-09-23 09:22:58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行五年进入常态化

  教育无小事。促进教育公平、破除校际差距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近日北京、上海相继宣布要实行教师轮岗了,引起社会关注。教师轮岗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壁垒,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让学校之间差距逐渐缩小,让学区内、区域内乃至全市范围内的学校办学质量趋向优质均衡,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教师轮岗制自推行以来就一直备受社会、教师们的关注。

  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涉及面广、影响点多。早在2015年,广州市教育局就联合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对区域流动、年限、不纳入交流轮岗范围、保障待遇以及与交流轮岗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表述更具体明确,指导性更强。同时,创造性提出高级教师职务跨校申报机制。

  交流轮岗的对象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的教师和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届以上的校级干部,原则上要在本区域内交流轮岗。不在交流范围的校长和老师,本人申请,也可以进行交流。

  交流轮岗的时间与人事待遇

  教师交流轮岗周期为3年,原则上不做调整,校长满两届原则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交流轮岗教师由交流学校负责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的发放。

  交流轮岗的比例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交流轮岗的方式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应先易后难,先实行分片区交流,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个片区,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跨片区交流,校长一般在区域内进行交流。

  从早谋划,全面部署,如今五年过去,广州市各区均建立了交流轮岗制度,基本实现了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2018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比例逐年上升,均达到了省提出的每年10%和20%的要求,到2020年,越秀、荔湾、白云、番禺、从化、增城共六个区三项指标均已达到省教育厅要求,9个区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占比已达标。

  2018年

  全市符合条件的交流人数27764人,实际交流校长教师人数3643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人数的13.12%,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总数的37.17%。

  2019年

  11区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人数为34485人,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数3735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10.83%,其中骨干教师1462人,占交流轮岗总数的39.14%。

  2020年

  11区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人数为33723人,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数3515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10.42%,其中骨干教师1313人,占交流轮岗总数的37.35%。均达到了省提出的每年10%和20%的要求。

  1.市级推动:强化配套,合力推动

  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广州这样做——

  建立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从市层面推动建立了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在教师编制管理上,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实行教师“区管校聘”。 完善教师考核机制,交流学区内学校教师实行统一考核。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为统筹配置师资、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提供体制保障。

  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保障机制。建立校长和教师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校长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如,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对参与从城区学校流向农村和乡镇学校刚性流动的人员实行考核,增加一定的“优秀”指标,作为对表现优秀者的奖励。建立高级教师职务跨校申报机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发布本级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空额、聘任条件和聘任时间等信息,中小学教师可以按照岗位空缺情况跨校申报教师职务。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可优先聘用有交流经历的教师。

  2.区级落实:灵活创新,高效推动

  市级方案出台后,各区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在机制体制创新中推动工作常态运行,高效落地。管理机制创新上——

  黄埔区:专门设立了“黄埔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配10名事业编制,专门负责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和“区管校聘”、教师交流管理等工作。加强校长交流轮岗,凡是任职超过10年的校长必须交流任职。

  白云区:以城乡学校结对为载体,结对的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每科各选派1名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1至2年的交流。

  花都区:采用置换支教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资源稀缺、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即城区学校、优质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置换对口农村或薄弱学校的教师进行支教,新入职教师在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至少1年后返回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

  南沙区:将区划分了ABC三个片区,采取跨片区教师交流和片区内教师交流两种形式。

  天河区:探索实施学区、教育集团内教师交流轮岗,机关与学校干部双向轮岗,实施教研员任期制度和轮岗制度,推行兼职教研员制度。保障机制上,各区都将交流轮岗任教经历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并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交流轮岗人员等派出人员,在评优评先上优先推荐。

  3.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升

  经过5年的推进,作为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失衡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在推动教师实现了从“学校人”向“系统人”,从“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两大转变中,对教师输出学校和输入学校有诸多裨益——

  区域教师结构得到优化。各区实现教师动态管理与调配,教师在区域内根据需求自由流动,使学校短缺学科教师得到补充,学校教师学历、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学校学科结构矛盾突出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高级教师职务跨校申报机制引导符合高级教师申报条件的教师但因学校岗位已满的人员,通过跨校申报促进人才流动。

  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乡镇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人数呈上升趋势,学科背景对口率有所提升;各区把部分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分配到乡镇学校,乡镇学校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有所增加。各区积极推进校长队伍的轮岗交流,引导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将一批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任命为乡村学校的校级领导,推动乡村学习管理水平的提升。

  学校管理机制更加灵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学校不断改善用人环境和陈旧的管理模式,刺激学校主动调整和发展,保持学校师资和管理水平的动态平衡。

  岗位聘用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推行,增城区迅速解决困扰多年的人岗分离情况。从化区彻底解决“高职低聘”历史问题,实现了2017年提出的利用三年时间解决全区教育系统1516名高职低聘人员评聘合一的目标。越秀区将贸易职中纳入交流轮岗范围,一部分教师选调到初中、小学和直属单位,贸易职中教师队伍得到优化,缓解一些单位学科结构缺员压力,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白云区2019年度完全解决持有高级职称教师的“高职低聘”问题。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事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下一步,广州将通过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支持,加强部门协同,宣传督导中强力推进,确保老师业务发展、学校服务质量提升、孩子的实际获得均有所收获,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