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 > 政策法规

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03-11-02 16:00: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局反映。

                         二〇〇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穗府办[2002]23号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

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教育局反映。

                        二〇〇二年五月十三日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十五”时期乃至未来十年,我市将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使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环境最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最高、信息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十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对于推动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实现我市信息化发展目标,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五”计划》和《2001年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我市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现就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市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方针。

   统一规划,全面推进,示范带动,适度超前,机制创新,注重实效。

   二、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目标。

   经过3—5年努力,我市教育科研网络要覆盖全市高等、中等学校和城镇小学及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教研的能力,学生能操作计算机并逐步形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基于网络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体系,从而促进我市终身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使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战略重点。

   1.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使之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

   2.建设全市教育信息数据中心,形成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群和交流便捷、优质高效、规模庞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3.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中普及信息技术,建设一支满足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4.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及其网络中心。

   依托我市城域宽带网和其它网络基础设施,按照自上而下的建网原则,完成广州市教育科研网骨干节点和区、县级市教育网络建设,实现市、区(县级市)、学校三级相互连通,形成联接广东教育科研网络,辐射全市各区、县级市和所有大中小学校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现代远程教学功能的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络系统。

   (二)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信息支持。

   重视教育资源库建设,加强统筹,市、区(县级市)、校共建教育资源库群。建设符合国际和国家资源库标准和规范的、依托广州教育科研网的教育信息数据中心,用数据化手段整合与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市、区(县级市)、学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网上虚拟教学研究和学习环境。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材为主要手段。要坚持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形成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鼓励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对软件的投入,使用正版软件,大力开发、引进、推广面向学科教学的高效的先进工具和平台软件。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组织和协调市、区(县级市)、学校开发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信息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的资金、技术共同开发。注重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三)切实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确保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中普及信息技术,使全体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都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建立稳定的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能够胜任教育信息技术设施维护、管理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技术队伍。

   大力加强对在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和考核,用2—3年时间,完成新一轮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培训。建立市和区、县级市两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建设若干个质量较高、设施齐全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发挥高校、科研、教研、电教等部门作用,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课程和主要内容之一。

   突出重点,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市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要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配备标准,要重视高素质的维护、管理人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工作环境。

   积极研究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

   (四)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

   从现在起,用2—3年时间实现中小学“校校通”,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农村地区指完全小学以上中小学)能够上网。高等、中等学校和市一级以上小学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要建成符合教育部要求的、不同层次的校园网。乡镇中心小学、城市小学配备一个以上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所有中等学校根据不同要求配备二个以上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并接入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学校内所有教室及其他学习场所均可联通网络,以方便获取学习资料和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按照我市的实际情况,在配置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时,可按下述三个层次进行建设:

   第一层次,建成能够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配套的基本应用系统,并以某种方式接入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为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初步条件。全市农村小学2003年底前至少达到此标准。

   第二层次,建成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主要场所的校园网,并以专线方式接入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大部分教室能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多数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需要,使网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为推进各门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提供基本保障。全市大部分中小学按此标准建设。

   第三层次,建成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网络进入教室,班班都能上网,初步拥有数字化校园必备的应用系统,与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实现高速接入。能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的需要,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共享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保障。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省、市一级学校,示范性普通高中按此标准建设。

   (五)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带动、指导和直接参与作用。

   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的信息环境,完善高等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并达到较高水平,加快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集中广州地区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优势及其他教育资源,建设广州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覆盖面,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素质全面、创造力强的人才。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有关学科的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大高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性研究力度,使高校成为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信息技术产品转化基地。

   (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我市普通高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及有条件的小学四年级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个别确有困难的农村和山区学校,必须在2002年秋季新学年开设。到2004年,全市所有的初中、高中要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初中、高中毕业必考科目。

   各中小学要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在巩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推广精品教材。

   (七)提高初、中等学校的计算机配备水平,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

   从现在起,用2—3年时间(农村和贫困地区用3—5年时间),使全市高中在校学生平均8人拥有1台计算机,初中在校学生平均10人拥有1台计算机,小学在校学生平均15人拥有1台计算机。

   (八)广泛开展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推动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教学设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倡教学模式的创新,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及时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方法和手段。

   (九)建设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实现学校内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管理信息的网络化传输,促进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十)培育教育信息化示范地区和示范学校。

   全市建设3—5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地区和100所以上教育信息化示范中小学校,总结和探索不同类型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途径,使其发挥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

   建立和健全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工作,做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实施。市教育局和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各区、县级市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各学校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要制定建设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制定完善我市有关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形成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各区、县级市和学校要严格按照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技术规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本地区和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稳步、扎实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建设投入。

   市和区、县级市两级政府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教育专项资金时,要重点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事业经费和通过多渠道筹措的教育经费时,要积极安排教育信息建设所需的经费。市对农村地区实施“校校通”工程给予适当的支持。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采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项目,本着“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进市场运营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提高投入的效益。

   要充分发挥各科普基地、高校、研究院所、信息技术企业及各社会团体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的场所,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信息技术科学普及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建设效益。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坚持经济、实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要注意教育信息化各有关项目的衔接和配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和特困学校改造、学校危房改造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加快实施。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研究。

   要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成本核算、收费以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统一规划、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投入机制和条块结合、归口负责的管理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强化监督机制,规范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要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等有关规定,确保建设质量。

   (五)加强网络安全、道德和法律教育,确保教育信息化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各级领导、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技术教育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把信息安全教育有效地注入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要切实加强网络管理。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增强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感。

   (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推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变革。我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把这项研究纳入重大研究项目,并给予大力资助和扶持。

   (七)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要注意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做好示范推广。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