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48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3-11-10 19:41:15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3〕219号

毛耀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减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提案》(第414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妇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11月7、8日进行了电话和信息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2021年4月,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任召集人、市教育局等12部门为成员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参照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各中小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纳入学年、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科学规划、有序推进。2021年,市教育局出台《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2022年印发《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及危机干预等5个配套指南和《疫情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试行)》,为学校提供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工作指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体系。

  (二)建强教师队伍。按照教育部及省、市要求,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强化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培训和其他任课教师心理知识普及培训。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中小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已超过97%,预计今年底前配备率达到100%;暂无专职教师的学校100%配备兼职心理教师。部署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100%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及以上培训,加强全体专任教师对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及心理问题的认识。2023年先后组织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德育科长、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及全体专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线上系列培训,累计培训30多万人次;配合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多场心理教师心理危机干预技能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心理教师对心理危机“弱信号”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组织心理教师督导培训近300人次,邀请心理专家到各区开展针对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及骨干教师的较大规模的培训400余人次。

  (三)强化宣传指引。一是校内校外常态化开展心理团体辅导,针对春秋季开学、中高考、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微课和微信推文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心理调适与求助意识。2023年以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发布心理微课200余讲,心理推文400余篇。二是做好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宣传,提升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与观念,全面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会同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会同团市委等单位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16期,覆盖人数60万人次。

  (四)以体美劳教育促健康。印发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体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美育育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系统加强和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七、八年级每周增加1节体育与健康课,六年级每周增加1节艺术课,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明确各年级每周1节劳动教育课,进一步优化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课时安排。

  (五)完善预警机制。一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全市各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学生全员心理排查,其中2023年春季学期排查165.67万人次(秋季学期排查正在实施中)。制定《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指引》《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引》,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中小学预防心理危机极端事件工作指引》,确定校园心理危机分级干预策略,健全“筛查-预警-干预”闭环管理机制,完善“全员普查、2对1复核、1对1干预”工作流程,推荐使用全市统一学生心理排查量表。为每一名学生创建心理档案,落实三级预警库学生“一人一案”名单化管理,建立个案分析报告制度,指导家长及时转介治疗。二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筛查。为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关爱,促进教师心理健康,2021年我市部署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由学校据此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危机干预,引导预警教师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心理问题诊断及治疗,必要时按实际调整一线工作岗位,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解决。

  (六)密切家校社协作。一是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活动等,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协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情绪问题。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家校沟通,及时互通学生在校在家情况。二是建立家长知情同意机制,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并与监护人签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告知书》,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责任与义务,指导监护人做好心理疏导。三是在全国首创推出“校门口家校学堂”,开办《羊城家校学堂》并推出线上讲座122讲,组织线上家庭教育讲座205场。依托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与15个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四是创立婚姻家庭辅导“三维平台”。市民政局印发《广州市进一步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实施方案》,搭建婚姻家庭辅导队伍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和婚恋交友服务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便捷化的婚姻家庭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共建设婚姻家庭辅导室19个,打造“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社区驿站14个,围绕新婚第一课、婚姻家庭关系调解、亲子教育、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市民群众提供专业、贴心服务。2021年婚俗改革工作以来,举办婚姻家庭辅导活动300多场次,服务近4万人次,积极宣传正确的婚姻家庭观,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成效明显。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市相关职能部门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扎实推进师生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促进各部门协作联动。一是强化各部门协同,发挥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共同做好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危机预防及处置、网络文化环境治理、家庭教育指导等各项工作,形成联动联控联防联治的工作合力。建强用好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利用广州地区高校和医卫资源优势,提供心理专业支撑。加强社区联动,积极调动社工等社区力量协同做好家长和家庭的工作。

  (二)推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立法工作。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立法工作,通过市人大的监督和地方法规的约束,进一步统筹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健全完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障机制。建议相关法条明确规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相关责任,强化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督促各部门,各区政府、街(镇)和社区(村居)等落实主体责任,共同营造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推进落实全市中小学100%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建强用好专家教授、教研员、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六支队伍,围绕“知心育人”目标,贯彻“治未病”理念,强化“五育并举”促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侧重实战实操的技能培训及督导,持续提升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二是关心关爱教师心理健康。设立专门机构研究推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通过多样化、系列性、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质。

  (四)坚持“五育并举”促心理健康。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要求,研究出台我市新的心理健康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完善“三全育人”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与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有效发挥全体教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

  (五)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会同市妇联等部门加快推进我市家庭教育立法,进一步构建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按照儿童青少年成长阶段,由各级妇联、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及街镇等,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继续办好《羊城家校学堂》,办好学校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和特点,理性认识和对待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加强社区联动,积极调动社工等社区力量协同做好家长和家庭的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3年11月10日

(联系人:马骄,联系电话:2208373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妇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