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教育局、局属各普通高中、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的要求,现结合我市情况,就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单位一并贯彻执行。
一、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守正创新办好学校思政课,深化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保障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体育课程高中专项化要求。在开齐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挖掘广州本地民间民俗的美育特色资源,丰富学校美育课程的内容。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发新时代岭南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加快完善劳动课程体系。
二、加强课程资源供给保障。组织开展精品校本课程评选,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积极探索“有课程、有教学活动、无教材”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法和课程合作开发、管理、共享机制。全市统筹建设高中新课程优质视频资源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数字课程资源体系化建设,形成支持学科教学全过程、资源类型完备的数字课程资源平台。
三、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研究和方案,倡导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设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与实施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学改进行动。创新育人模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任务导向型情景,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
四、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开展分类分层教育改革,因校制宜开展选课走班教学实践,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有效运行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健全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探索普通高中导师制育人模式。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学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探索以校本实践为主、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课程模式,在全市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与推广活动。
五、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广州特色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双一流”高校对接,实施普通高中“强基计划”课程;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中自主招生,鼓励学校为具备基础学科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发展平台。加强与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励高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共建共享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创新基地,开展课程实验。实施“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课程,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人才专项培训。进一步完善跨校分层走班,充分落实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
六、构建智慧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探索建构智慧课堂,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广力度,深入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高中教育。开展基于信息化条件的项目式、探究式、混合式和泛在学习。推动基于新技术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和基于智慧阅读的教学变革行动。
七、推进实施国际特色课程创新。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合理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内涵,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探索基于国内外先进课程理念融合的多语种课程,试点开展双语教学。
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项目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培育人文、数理、科技、体育、艺术等特色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高中加强和完善学科竞赛课程建设。推动基于育人目标的课程整合行动,支持学校开展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探索实验及初高衔接的课程改革实验。
九、发挥示范区示范校引领作用。发挥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广州市执信中学等3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在课程研究、教学改革、经验辐射共享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和高中积极申报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在全市开展示范区和示范校评选工作,每所示范校须承担至少1门课程的课程基地建设任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十、加强教研指导培训力度。创新教研实践,加强教研保障,深化教研帮扶。建设学科教研基地以及市、区教研基地、校本教研基地等三类教研基地,创新教研体系和教研机制,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融合信息化、网络化教研手段,进一步加强教研员和学校学科备课组的研究与支撑能力,加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队伍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支撑和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教师培训活动,构建“研训合一”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深入开展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新课程、新教材市、区、校三级培训,加强对薄弱地区、薄弱学科教师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启动万名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程,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十一、优化资源配置条件保障。进一步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根据选课走班教学、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的需要核定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配足配齐专任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完善高中学校建设规划,基于选课走班需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健全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培养成本,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目标。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价。各区教育局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广州市教研院要出台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学科指导意见。各校要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要强化督导评价,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教学改革、综合评价改革以及校舍条件完善、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制定课程实施监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监管,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
广州市教育局
2020年12月17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