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2620J/2021-00857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1-10-12
名称: 不忘初心育桃李 代代相传越百年丨广州教师吴晖晖三代人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0-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不忘初心育桃李 代代相传越百年丨广州教师吴晖晖三代人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

发布日期:2021-10-13  浏览次数:-

  吴晖晖,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教书,在教师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然而,这看似平凡的职业生涯却早早烙印在她的血脉里,因为她来自一个根深叶茂的“校长世家”——吴老师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是中国著名的中学校长。一门三代从教的家族不少,三代皆出校长的家族却很少见,三代都是名校长的家族更是实属罕见。

吴晖晖-在祖父吴自强铜像前全家大合照(广东省).jpg

  在祖父吴自强铜像前全家大合照

  近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广东省五个家庭入选,其中包括来自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的吴晖晖家庭。据了解,吴晖晖老师的亲属中共有30余人从事教育工作,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第一代教师吴自强、杨三祝,分别是她的祖父和外祖父;第二代教师吴南光、吴中光、杨小卿、晏芸文,分别是她的父亲、叔叔、母亲和婶婶;第三代教师吴新华、张兆丰、潘锦芳、卓德婷、祝大明、祝爱玉等,是她的哥哥、姐夫,嫂嫂,弟媳等。

  教育救国为夙愿 此生矢志育英才

  吴晖晖的祖父吴自强(1901-1996)出生于江西临川连城乡黄铁湾村一个贫寒农家,他是我国著名学者、现代教育家。他有着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管理才能,是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的行家。他有着爱国的热忱,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已是老师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为中国共产党或学术界翻译苏联等国家的进步书籍。“九·一八”事变后,为报效祖国,他不顾教授和同学的劝阻,与夫人一起抱着尚在襁褓中的长子,于1932年毅然踏上归途。

  归国后,他先后任江西省民众教育馆编演部主任,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教员、主任和校长,制定了“公、勇、勤、俭”校训和校歌,他立下“以学校为家,以教育为命,对中华尽孝,对民族尽忠”誓言,亲笔书写并悬挂在办公室。他在该校任校长18年,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摆架子,不搞特殊,除外出开会,从不离校,与师生打成一片,爱生如子,被人们称赞为“做校长,不是当校长”。抗战十四年,学校四迁,历尽艰辛,培育人才,为江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誉为民国时期赣派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民族危难之际,吴自强挺身而出,殚精竭虑,全身心地为国育才,在1939年至1945年抗战迁校广昌最为艰苦的期间,遭遇疫情,他在学校忙于安排救治染病的学生,他的长子(历险在襁褓中从日本抱回国,当时已十岁了)却因染病救治延误而离世。丧子之痛没有消磨他救国、强国的理想,他的言行感动了更多的人。

  1932年至1949年任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校长期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有十几人成为了新中国的两院院士。在广昌的6年,更是英才辈出,同一级中走出了3个985大学的校长,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振群教授、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院士和西北工业大学校长罗时钧教授(是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大学首个博士),其中有两人还是同桌,一时传为佳话。由于他治校有方,南昌一中成为了江西省最负盛名的中学。

  新中国建立后,吴自强历任副教授、教授、教务长、编译室主任、教育实验室主任,华侨大学外语系日语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革福建省委委员、顾问,福建省老年教育学会理事;受聘为抚州王安石研究会顾问、《临川县志》《崇仁县志》编著顾问。

  吴自强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从教之余,笔耕不辍。出版教育专著8部,发表论文或科普文章280篇。著有《青年与教育》,译著有《满蒙经济大观》《苏俄印象》,编著有《日本现代教育概论》《比较教育学新论》。80岁以后,仍与人合著了《教学与课程》《世界幼儿教育史》等书。

  吴自强一生忠诚教育,从教七十年,活动在福建、江西两省。他学富五车,治学理,掖后人。学生遍及世界各地,有大使、省市领导、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桃李满天下。1993年,当年在广昌的学生、时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的曾振博士(曾为里根总统顾问和共和党华裔联盟主席)深情地这样说:“盱衡中外,身为中上学校校长者多矣,其能如吴老校长之公而忘私,艰苦备尝,自强不息,乐育英才之感人者,百不见一。”2019年,同样是广昌时期的学生、钱学森先生的博士开山大弟子罗时钧,因是“枭龙、歼20总设计师”杨伟的伯乐而进入公众视野。在接受《解放军日报》采访回答钱学森之问时,这位96岁的老人深情地回忆:他记得读的那个中学,当时是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南昌沦陷后一度搬到了赣南,也记得校长是吴自强先生,吴校长不上课,抓校务,很负责。“每天上学都能见到他,他是整天都在学校里的。”还记得,“我到校,一年级,他就找我聊天,就当自己孩子似的。我们交谈很多。”在罗老看来,吴自强当校长最大的特点,就是很了解学生,经常和学生谈话,“吴校长对我非常关心,这点我不会忘记。”自己从他身上学到的、最主要的就是“要爱护学生”。

  1996年,吴自强逝世,南昌一中举行老校长追思会,高悬着的两副对联概括了他的一生和品格:

  教育七十年,以学校为家,以事业为命,一代宗师,德高望重;

  人生九七载,对中华尽孝,对民族尽忠,自强不息,风范长存。

  日念吴师,夜念吴师,吴师今已矣,吴师精神永不朽;

  生为教育,死为教育,教育将如何?教育成功始方休。

  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南昌一中校友联谊会、省立南昌一中老校友活动中心还制作了他的铜像,有颂词:“终生教育流芳远,学苑勋劳德泽深。”

  扎根山区办教育 培育教师乐其中

  吴晖晖的父亲吴南光,生于1936年,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系特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四十年余年,其中担任中学、中师数学教学20多年,师专班数学教学7年,任新丰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13年,曾任广州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新丰县第二届政协副主席、中共新丰县教育局党委委员等。

  吴南光自幼受到父亲吴自强严格的家训,他和弟弟吴中光少年时就酷爱科学,有为中华文化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炽热之心;青年时立志成为院士,攀登科学的高峰。1957年,吴南光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因成绩优异被同学们称为“未来的数学博士”。他热切地希望能到科研所工作,不料事与愿违,被分配到农村中学任教。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会一辈子留在山区当教师,和志同道合的妻子为教育默默奉献了一生,而他的弟弟和弟媳也一辈子守在教育战线——弟弟最后成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教授,弟媳则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当初被分配到粤北山区新丰的大学生共有6人,一见这穷山恶水,另外5个同伴只住了一两晚就跑了,只剩吴南光孑然一身。当时,他所教的高三毕业班,年龄比他大的学生占了半数,可学生们个个都很尊敬和亲近他,遇见他时总是鞠躬行礼。山区学生纯朴的性格和对学习的渴望使他深深感动。执教的日子,他亲眼目睹贫困山区师资奇缺,农民受教育条件恶劣,不由得感触万千,于是从无奈地接受工作安排转变成以极大的热忱投身教育工作。他教的第一届学生在全国高考统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63年至1965年,他教的班级高考升学率在韶关地区名列前茅。1962年至1963年,他增加了一个中师班的教学任务,这个班的数学基础差,许多同学怕上数学课,每学期都有十七八人要补考。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接手一年后,1963年6月底学生参加韶关市统一命题的毕业会考,全班54人无一人不及格。吴南光也因为突出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师德被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3年至1984年,吴南光担负着县教育局办的80余人的高考补习班和广州教育学院与新丰师范合办的数学大专班的全部课程,每个月都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他把这个班的课讲完了,马上到另外一个班去讲课,学生不同,教材也不同,一天讲课长达十个小时。由于上课时间过长,板书很多,拿粉笔的手指都磨出血来。1980年至1989年,他担负了高中数学、中师数学和广州市教育学院与新丰师范合办的两届数学师专班的全部数学课,如《解析几何》《微积分》《高等代数》《逻辑代数》等,这是对他数学专业知识的全面考验,但他仍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进一步体现了他深厚的数学专业功底。大学的一些教授希望他能来大学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等高校都主动发函或来人洽谈调动事宜。事实上,能从事数学研究,是吴南光的夙愿。可是县领导找到他说:“吴老师,如果同意您调动,全新丰县人民的唾沫会把我淹死的。” 吴南光有感于大家的诚意,再一次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整整扎根新丰山区四十年。

  1985年,吴南光担任新丰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他更是从严要求自己,自爱自律,廉洁奉公,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做好行政管理的同时,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数学教学任务,兼任大专班的数学教师。担任校长13年,硕果累累,仅1984届数学大专班的33名学生中,就有25名毕业生成为新丰县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有的已成为教坛新秀,有的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等,吴南光为新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祖国“四化建设”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吴南光多年来为山区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交相赞誉,被评为新丰县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世纪80年代,吴南光武汉大学的旧友想联系他,苦于没有确切地址仅知道他在新丰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信封上仅写了“新丰县吴南光收”,没想到这封信竟奇迹般地准确无误送达。此事被武大的同学圈引为美谈。

  40多年的教育生涯, 吴南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把德育、美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接触——贯通——巩固——创新”的培养过程。根据思维科学理论总结了“启发发现法”“读、讲、练、议、测教学方法”等。他坚持科研,先后撰写了4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有:《浅析数学中美育因素》(全国第五届美育研究会交流,1988年于江西庐山)、《试论教学过程的认识》(《广东教育》,1993年第6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已选入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试用教材《数学》中,其科研成果已入选《中国当代教育研究成果概览》一书中,撰写的论文已选入《当代世界优秀论文集》《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等书中。他曾10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知识分子、优秀党委等。

吴晖晖-父母(吴南光老校长夫妻)合照(广东省).jpg

  吴南光夫妻合影

  吴南光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曾两次被评为广州市“五好家庭”。在他和妻子的教育下,五个子女全部顺利考上大学,分别获得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他的妻子杨小卿出生于江西省乐安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五代从教,其父杨三祝是当地教育名士,乐安现仍存留学生为纪念他而建的尊师亭。杨小卿1962年即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1981年从新丰一中调至新丰县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走遍了新丰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为新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韶华。1978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还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吴晖晖-1991年:获“中华优秀教育世家”(广东省).jpg

  1991年,获“中华优秀教育世家”

  1991年,吴南光一家被《家庭》杂志社评为“中华优秀教育世家”。其传略已载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中国特级教师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等。

  不忘祖训齐努力 初心依旧添光彩

  受祖父、外祖父和父母的影响,吴晖晖和哥哥吴新华从小便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

  哥哥吴新华,1983年7月开始参加教育教学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甘于清苦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努力钻研,特殊的家庭环境铸就了他深厚的教育情怀,先后担任中山纪念中学教学副校长、中山市桂山中学校长、罗定市培献中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东莞附属中学创校校长,现任广州市源雅学校校长。吴新华还是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数学特级教师,广东省名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任广东省数学高评委、广东省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组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种子”教师、广州大学数学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师。他出版多部著作,在《数学通报》《广东教育》等刊物发表近百篇论文。所教学生有数十位考入清华北大,数十位学生在全国数学奥赛中获金牌和省赛区一等奖。

吴晖晖-五兄妹与父母中山纪念中学合影(广东省).jpg

  吴晖晖(左二)五兄妹与父母在中山纪念中学合影

  吴晖晖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教育情怀浓厚的教育世家,耳濡目染,让她对教育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哥哥的努力和执着,让她更热爱教育并甘于平凡,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耐心和爱心传授给学生,润物无声。吴晖晖29年的教育生涯中,做了26年的班主任,有十几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居广州市番禺区前列。其中多次毕业班数学教学成绩超出区平均分十几分,她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家长及学生的普遍好评。不少学生经常会给她反馈:“吴老师,我很幸运在初中能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我喜欢您这种平易近人,风趣而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哪怕是同一问题,一遍两遍三遍,然后还会换一个角度,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您发现我们在哪有误区的时候,您一定是认真详细讲解,然后不断地教会我们如何去切题。”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与吴晖晖保持联系,甚至还有书信来往,其中朱敬霖同学给她来信中这样写道:“还记得在初二刚开学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批新的老师面孔,其中就有您那阳光般的微笑,我对于新来的‘头儿’感到即兴奋又紧张,既想和您交个朋友,又怕和你合不来,但不久之后,我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原来老师您是很容易相处的,有时在放学之后,我和一些同学还留下来,不停地向您发问,很像苍蝇在嗡嗡乱叫,可是您总是嘴角带着微笑地回答我们提的问题,有时你会给我们讲故事,你讲的故事很有哲理,使我受益不少。”

  现在番禺区北城小学任教的廖菁老师(吴晖晖在东风中学教的第一届学生)和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李君亮级长等多名老师说,他们之所以选择做数学老师,都是受吴晖晖老师的影响。吴晖晖的学生赖伟良,因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会考数学145分,三年后考上清华大学。有些孩子们自发地给吴晖晖颁发好老师证,表达对她的喜爱。此外,许多学生家长和她交朋友讲知心话,甚至孩子们毕业后走向社会遇到困惑也找她探讨,如学生李宗仁的妈妈就非常感激地对吴晖晖说:“李宗仁成长的路上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是他一辈子的幸运。”

  吴晖晖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2007年评为番禺区先进工作者。吴老师多年承担毕业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她积极参与课题和课例研究,1998年至2002年广州地区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论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运用心理学知识辅助教学荣获优秀教学成功奖。她的讲课富有哲理性、逻辑性、艺术性,同时又关心爱护学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受妈妈的影响,吴晖晖的女儿彭田田也钟情于教育。她2020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成绩优异,专业英语四级和八级考试均为优秀,计划于今年11月考教师资格证,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中。

  百舸争流齐上阵 百年教育献百年

吴晖晖-五兄妹全景(广东省).jpg

  吴晖晖(右一)五兄妹合影

  一个传承百年的教育世家,三代校长、几十位教育工作者共同见证祖国发生的一切变化,见证了祖国从贫穷弱小走向富裕强大。“我们坚信教育是一项最伟大的事业,为了祖国的尊严,祖辈教育救国;为了祖国的繁荣,父辈挑起重担;为了祖国的和谐,我们无私奉献;为了祖国的辉煌,后辈勇往直前!”做一流的教育是吴家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