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对广州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377号的答复
你们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第237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代表们对我市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关心!正是有各位代表的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对于广大师生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养以及提升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等内容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努力在校园内营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浓郁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今后,我局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还将继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充分挖掘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本中的传统美德专题等浸润着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潜力,并在申报地方课程教材以及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教育有机融入,并联系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和岭南地区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积极开展了以“诵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并围绕国学教育开展科研活动,如我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开展的历史剧编演研究、中小学音乐教研会开展的古韵粤声演唱研究、石基中心小学利用所在地区孔子后人的村落开展的“孔子文化传承的研究”、车陂小学开展的祠堂文化研究、朱村小学开展的乞巧文化研究、龙岗小学开展的“以书(法)育人、以书(法)治学”的研究、八一实验学校的“孙子兵法”与军旅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等,在挖掘国学教育内容、探寻国学教育的形式、总结国学教育的经验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各区、县级市也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学教育工作,如天河区教育局出台了《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努力推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覆盖。
二、继续营造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良好氛围
广州市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活动围绕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题,并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坚持精心谋划、广泛发动、层层选拔、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努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并充分地表达国学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去年,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还在广州举行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广州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的成功经验。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以及中小学生读书节、书信节等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尤其推进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的社团的培育及发展,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目前我市已有很多学校学生社团在校内甚至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书法社、市第四十七中学的京剧社等。今后,我局及各学校将充分借鉴和推广这些成功社团的先进经验,继续培育和扶持以国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社团的发展。继续加强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栏、横幅、广播、电视台、网站等的媒介作用,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教育,在有条件的情况还可通过人文雕塑、标语、名人警句等渠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国学教育的熏陶。同时,文化部门也表示会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创作并上演、出版、刊播一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文化馆应加强对中小学生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教育,各图书馆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各博物馆、纪念馆组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从而做到多管齐下、共同履责,使中小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继续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
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推广、传播国学的历史重任,必须首先接受国学教育,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国学课程以及专题培训班等,引导教师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自觉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国学,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继续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将国学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努力开设更多、更有校的传统文化校本培训内容。
再次感谢代表们对我市教育工作尤其是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教育的关注!希望代表们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广州市教育局
2013年3月29日
(联系人:何宇鸿、温小来,联系电话:22083691、2208362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联络工委,市府办公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