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爽: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贡献广州教育力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党代表、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爽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新思路开创新局面。着力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打造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标杆城市,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上贡献广州教育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爽
广州日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近年来,广州教育如何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
陈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功能,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上好“红色教育课”,让红色血脉永久赓续、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广州是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红色印迹俯拾皆是。我们将充分利用广州特有的红色资源,持续推进“党史进校园”暨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打造“羊城时政课堂”“思政讲习堂”特色品牌,深化开展红色教育“百千万”行动,利用好现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100条红色研学实践线路、培养1000名红色教育指导老师、选树10000名学生红色宣讲员,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红色教育中激发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上好“传统文化课”,让深厚历史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岭南文化活化利用。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和研学实践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和粤剧进校园,深度挖掘67所百年老校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传统文化课中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信念、中国力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上好“综合实践课”,全面提高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大湾区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文化影响力赋予广州丰富的科创资源和人文资源。我们也将在课程体系中增加面向未来的AI、STEAM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态课程,鼓励中小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共享科技与创新资源;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在综合实践课中感受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成就,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勇攀科技高峰的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成长为既有中国人文情怀又能讲好中国故事的综合创新型人才。
广州日报: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立健全“小切口大变化”的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广州教育是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陈爽:
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广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基础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坚持公共财政优先投入。近年来,广州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截至2022年3月,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成立教育集团131个,市属优质教育资源实现11个区100%全覆盖;全市入选广东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21个,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引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分布。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提出“健全教育保障体系,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的要求,以扎实有效、切实可行的举措,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大公办学位供给惠及民生。2021年,全市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新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134所(含校、园区),新增可提供学位超10万个,其中公办学位8.3万个。2022年秋季,将新增计划招生数3.86万个;“十四五”期间,全市预计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6万个,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3.4万个,公办高中学位约3万个,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入园入学需求。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集团化办学,更加均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将持续不断扩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以优质学校为龙头,辐射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整体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
致力培养新时代教师队伍奉献担当。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殷殷嘱托,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三类四阶段”进阶式精准培训,建强1+6+11+N四级联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本土教育领军人才培育;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加大优秀教师的交流力度,让“好教师”流动起来;加快构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为广州建设教育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日报:
广东省以制造业立省,广州教育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人才和技能支撑。
陈爽: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强力支撑。广州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办学体量最大的城市,市属高职院校建设省高水平专业群31个;入选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10所,建设省高水平专业群20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围绕广东制造业立省、广州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先行先试。
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聚焦大湾区产业发展,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制订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关实施办法和工作指引,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推进广州科教城建设,实施职业院校达标工程行动计划,激发办学活力,增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含金量”和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
坚持提质培优,全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统筹推动我市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遴选学校和专业开展中高、中本五年一贯制培养试点,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系统构建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培育提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为推动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