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 > 学生服务 > 教育资助与救助

准大学生们注意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开始

  • 发布时间:2019-07-10 09:48:25
  • 来源: 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工作启动啦!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县(市、区)可根据人数、区域、工作安排来确定具体时间,并向社会公布。此外,为更好服务广大困难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今年再次强调,各县(市、区)不得要求学生在申请资助时提供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盖章证明,改为申请人书面签字并承诺。

同学们如果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还有疑问的,可拨打所在县(市、区)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哦!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区域开发局对做好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还提出哪些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

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贷尽贷”

各地教育部门、开发银行各分行要按照“应贷尽贷,精准资助”的原则,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坚持落实政策不打折扣,坚持不设贷款总人数和总规模上限和下限,保障学生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要保证不同入学时间申请办理贷款需求,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足额保障助学贷款业务资金规模。

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不得要求学生在申请资助时提供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盖章证明,改为申请人书面签字并承诺。如有必要,可请学生提供已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推进受理场所标准化建设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有力推动助学贷款受理场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县(区)当地高考人数、贫困生比例和管理半径等情况,确保贷款高峰期受理场所宽敞、网络设施通畅、办公设备正常、受理流程顺畅、学生及家长心情舒畅。各县(区)要根据需求摸底情况、以往受理经验和今年受理日程安排,通过调配人员或选派志愿者等方式配备适量工作人员,确保引导、咨询、受理等环节有序进行。

切实提高贷款各项工作办理效率

01 及时完成预申请工作

各分行要会同省(市)级资助中心督促各地教育部门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2019版)》(教助中心〔2019〕57号)相关规定,大力推进高中预申请工作。对未在高中进行预申请,但因遭遇自然灾害、家庭变故或确因家庭经济困难需申办助学贷款的学生,可由县级资助中心或高中学校在贷款受理前,依据其有关材料和实际情况,为其办理预申请。同时,各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于7月25日前在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完成2019年高中预申请工作。

02 积极推进电子合同全覆盖工作

各地教育部门、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加强电子合同培训,组织县区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网络环境的速度测试工作;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关注相关IT系统响应的及时性和运行的流畅度,如遇问题及时反馈开发银行总行,在问题解决前,应由开发银行分行经办人及时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的“机构管理→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管理”功能,将出现问题的县级资助中心暂时调整为纸质办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受理工作中断、学生及家长多次奔波现象;开发银行各分行应印制充足的纸质合同,确保纸质办理和电子化办理模式的转换和衔接平稳、顺畅。

03 平稳有序组织贷款办理工作

一是实施错峰受理,各县级资助中心要通过分高中、分乡镇、分首续贷等手段开展错峰受理。二是实施分散受理,年均受理量在5000人以上的县级资助中心,应在相关乡镇、高中设立贷款办理点,杜绝学生、家长排长队等候或多次往返奔波等现象。三是采取预约办理,各县级资助中心要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络预约等形式,采取“网上预约、现场排号、集中受理”方式掌握受理动态。四是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各地应在贷款受理点提供遮阳避暑、免费饮水、申请表免费打印等人性化服务,尽可能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五是加强助学贷款学生信息管理,进一步消除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切实维护重要数据和学生信息,严防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

加大受理宣传力度

在受理过程中,各地教育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一是继续加强对助学贷款申请工作的宣传,确保学生和家长知悉贷款政策和办理流程。特别是针对今年资助资格认定政策调整的情况,要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政策。二是进一步丰富宣传材料和宣传方式,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印发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做好助学贷款办理流程和还款流程的宣传工作,提升宣传实效。三是各级资助中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广泛报道各地井然有序的受理场景,积极宣介受理一线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