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指南
同学们,近期广州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多区已采取居家线上学习的形式,这无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面对被扰乱的学习节奏,不确定的解封时间、无法回家、无法返校、生活秩序被打乱等诸多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疫情环境下,我们可能会有的应激性反应
(一)生理反应: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头晕呕吐、疼痛等躯体化不适等。
(二)心理反应:焦虑、烦躁不安、恐惧内疚、抑郁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消极,严重者出现自伤等。
(三)应对方式消极:表现为退缩或攻击等,如部分同学疏于学习,不愿意与人交流,沉溺网络,自我放纵,作息混乱,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亲子、同伴或师生关系紧张。
二、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一)调整自身认知,理性看待疫情及学校防疫管理
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省、市、校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积极理解、接纳社区或学校的封控防疫管理的现实和目的,“封控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严格遵守各项防疫制度,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二)规律作息,保持能量平衡
建议同学们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五好”生活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维持身心平衡。
睡好觉。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可以通过深呼吸助眠。
吃好饭。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多吃绿色健康食品;晚餐进食适量碳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坚持吃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
喝好水。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少喝含糖碳酸饮料。
学习好。制定具有规律性的学习计划,统筹好时间安排,尽量不搞作业突击和熬夜写作业。
运动好。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如慢跑、散步、身体拉伸等,减少激烈运动,避免受伤。
(三)寻求社会支持,“说”出压力
在情绪波动时,可主动与爸爸妈妈、亲人朋友、老师同学诉说当下感受,调节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自己的压力感。
(四)关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不管疫情如何进展,首先应认识到当下能做的事还是保护自己,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细化每天安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五)助人为乐,“帮”走压力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同学们可以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同学处理学习难题,在校住宿生可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六)学会求助
如果同学们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更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等心理热线的支持。
心理支持途径
师生、家长如有需要,可寻求以下帮助:
(一)省市相关热线
(二)广州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