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45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5-22 16:33:52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171号

姜瀚原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港科广带动周边社区科技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建议》(第20242453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南沙区政府、市科技局、市科协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11—12日通过微信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的建议从国家、大湾区和南沙平台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利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资源带动周边社区科技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建议,对于增进市民对新兴技术的认识、推动产学研合作、更好应对未来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

  一、我市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资源,推动科普服务基层

  一是推动科普资源服务南沙基层。2023年,市科技局组织科普资源单位在南沙区开展科普“四进”、科普惠农活动3场,通过物资派送、科普联展、技术宣讲等方式,将科技知识、科普体验项目带入农村、校园等,推动科普资源惠及基层受众超过600人次;组织亲子家庭走进广州市核技术应用科普基地和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科普教育基地,吸引超过40名亲子、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学习科学知识。

  二是开展“一区一品牌”项目。2023 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期间,南沙区举办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邀请南沙本土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展示、科普互动体验,区内超过15家科研院所、学校和科技企业等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结合自身领域特色开展科普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知识宣讲内容及科普服务。

  (二)保障投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是保障学校科学教育投入。市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近两年投入经费300余万元,以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形式支持南沙区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涉及人工智能、科技创客等科技前沿主题,活动覆盖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周边的南沙东涌中学等学校,有力扩大了南沙区科学教育的普及面。

  二是举办科学教育交流活动。市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创客教育研讨交流活动。2023年活动共征集作品1007项,由专家组评选出教师创客教育案例60项,中小学生获奖创客作品共400项,通过展板或实物进行现场展示。活动邀请来自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地5项入围和获奖作者进行现场分享,主题包括《迷笛自动化原声乐队》《非遗皮影与现代AI的碰撞》《从科幻到科普——流浪地球3新家园构想的课程构建》等,粤港澳大湾区近200名师生代表参与。全体参与人员还到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广汽科技馆实地研学,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高新科技,寻找创作灵感。整个研讨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展现了大湾区中小学师生在参与创客活动、推动创客教育、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南沙及大湾区科学教育发展及科普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服务对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一是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科技力量协同创新。市科协有力发挥组织开展日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的主力军作用,2023年5月,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就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开展专题调研。市科协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功申报中国科协“海智国际研发社区”,推动学校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学技术协会,通过科协组织带领广大科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科学技术普及以及科技咨询活动,推动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诉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提高。同时,市科协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广州科普开放日等平台,共同努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对南沙社区开放,集中邀请社区感兴趣的居民及青少年,参观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实施科技助力社区活化行动,促进学校优质的科技科普资源深入社区、服务居民,丰富社区生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透过社区以点带面,培育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家潜质,更多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二是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和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和科技创新优势,面向周边地区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推出一系列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科技强国”科普活动,推动包括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的跨区跨校合作,为南沙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打造一个共同成长和学习的平台。2024年4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职工第三党支部、第四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赴南沙区沙尾二小学开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拓展课程教学的“科技强国”科普教学,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开展教学互动、展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STEM概念教学等。

  三是加强属地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技交流合作。南沙区认真做好属地服务,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展专题调研,交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等。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海智国际研发社区”辐射作用,积极搭建大湾区各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平台,切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高服务区内企业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推动南沙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技交流和资源共享。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对南沙社区开放,组织南沙区内各中小学校及青少年学生到校参观访客中心, 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推动高水平科技服务高质量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组织校内有关单位和优质项目,如学生事务办公室,红鸟学创空间等实施科技助力社区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社区、服务居民,丰富社区生活;围绕科技强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普助力“双减”等主题,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透过社区以点带面,培育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家潜质,更多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四是鼓励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带动在地企业创新。自成立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与上千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与百余家领军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近10家行业龙头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此外,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型高管培训、开发未来技术和技能公开课程、培育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组织国际研学及大湾区创科加速营等学习交流项目,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者、企业家与高层管理人员,成为适应科技加速变革的创新领军者,赋能未来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力争成为培养中国高影响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领军人的首选之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引导,提升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科普服务能力。开展科普资源服务能力建设培训,为科技、科普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围绕自身科普领域及特色资源积极参与市、区科普活动,助力营造周边社区良好科普氛围。

  二是靠前服务,提供平台助推协同创新和科技科普资源共享。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之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协人才工作品牌建设;推动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学术论坛、峰会等活动,共同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实的政策、创造更优的环境,凝聚更多科技人才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研团队充分发挥科创、人才优势,组团参与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参与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积极为科普基地建设、广州科学馆建设出谋划策,携手搭建科创交流和科普合作平台,推动更多“科技之花”在广州结出“产业硕果”,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深化交流,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普资源。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周边中小学校合作,积极打造科学教育交流合作示范平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大湾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及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展科普系列活动合作,为市民走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了解新兴技术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积极搭建高端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平台,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辐射作用,以“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模式,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交流互动,推进科技科普资源开放共享。

  四是强化保障,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提升办学实力。坚定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办学框架下,与香港科技大学实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支撑、深度互动,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快速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对周边社区及企业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

  感谢你们对我市高等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1日

  (联系人:黄振城,联系电话:2208370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科技局,南沙区政府,市科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