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部门文件 > 其他文件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2025—2027年)学员遴选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4-08-01 14:03:38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各区教育局,局(市)属各学校,市教育研究院,市电教馆:

  为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我局评定了新一轮(2025—2027年)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95名。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的通知》(穗教规字〔2023〕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需做好教育专家、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2025—2027年)入室学员、网络学员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养目标

  在工作室主持人及团队成员的引领下,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融合线上和线下两种培养路径,通过集中研修、跟岗实践、学科教研、课题研究、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环节,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入室学员培养计划,提升工作室学员的教育教学思想、专业发展能力和教书育人境界情怀,实现年轻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名师成家的三重培养目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富有活力、业务精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广州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遴选学员人数

  (一)工作室入室学员:每个教育专家、名校长工作室培养入室学员8—10人,名教师工作室培养入室学员8-15人,其中帮扶学员不少于2人。

  (二)工作室网络学员:每个工作室培养网络学员20-30人。

  三、遴选范围

  我市(含民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职、特殊教育学校及教师发展机构(教研机构)在职在岗教师、校(园)长。

  根据教育帮扶有关工作要求,本轮将遴选约390名我市对口帮扶地市中小学、幼儿园、中职、特殊教育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和校(园)长作为我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2025—2027年)的入室学员,并根据该390名入室学员选派实际情况,分配至相关工作室。

  四、遴选条件

  (一)教育专家工作室入室学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办学、教学理念先进,业绩突出。

  2.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担任校长2年以上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二级/助理级以上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身体健康,能坚持完成3年的培养任务。

  4.近3年来公开发表过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类论文1篇或著作1部,或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课题1项。

  (二)名校(园)长工作室入室学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办学理念先进,办学业绩突出。

  2.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担任正(副)校长2年以上,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身体健康,能坚持完成3年的培养任务。

  4.近3年来公开发表过教育管理类论文1篇或著作1部,或主持过区级以上教育课题1项。

  (三)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高尚、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

  2.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具有二级以上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身体健康,能坚持完成3年的培养任务。

  4.近3年来公开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论文1篇或著作1部,或主持校级课题/参与过区级以上教育课题1项。

  (四)各类工作室网络学员遴选条件:

  各类工作室网络学员条件原则上不作限制,也可由工作室自行制定遴选细则,网络学员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教网”)申报,由工作室主持人审核确认。

  除以上条件外,入室学员还需满足以下要求:1.教育专家、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学科、学段与主持人一致,名校(园)长工作室入室学员学段与主持人一致;2.现已进入省级(2024—2026年)各类工作室和市级(2023—2025年)名教师工作室的入室学员不能重复参加本轮市级工作室入室学员的报名遴选。3.已被本轮各类工作室录取为入室学员的,不能再参加本轮另一个工作室的入室学员报名遴选。

  五、工作流程

  本市工作室入室学员遴选工作通过“继教网”进行。工作流程如下:

  (一)主持人建立工作团队及网络工作室

  1.组建工作团队。教育专家、名校(园)长工作室成员包括工作室主持人1人、顾问1人、助手1人;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包括工作室主持人1人、顾问1人、助手1人、教研员1人(主持人是教研员身份的除外)。工作室顾问由工作室主持人自行邀请,一般由大学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同类工作室主持人担任;1人不能同时担任多个工作室的顾问。工作室助手由主持人自行确定,原则上从本单位产生,也可由入室学员兼任。主持人为非教研员的名教师工作室需配备教研员,由主持人与市、区教研部门协商选派,原则上工作室设在市直属学校的,教研员由主持人与市教研院协商选派;工作室设在区属学校的,教研员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研部门与主持人协商选派。

  2.完善网络工作室。目前已为本次评选出的195名主持人在“继教网”开设网络工作室。各主持人从8月10日起可登录“继教网”个人首页,进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设置”,核对主持人相关信息,填写工作室基本信息、主持人简介、工作室成员简介、工作室图标等,在“公告简报”栏逐步完善工作制度、规划等。

  (二)工作室入室学员遴选流程

  1.个人报名。符合工作室入室学员遴选条件的个人,从9月1日起至10月28日,登录“继教网”个人首页--“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进入报名(注意区分批次),根据提示填写“工作室入室学员报名信息表”并上传佐证材料后“提交审核”,在“我的工作室入室学员报名志愿”栏点击“提交报名志愿”,完成报名。为高效完成学员与主持人的“双向选择”,每名学员可选报3个工作室志愿,若1个志愿被主持人审核通过(即被录取为该工作室入室学员,则另外2个志愿自动作废)。

  2.学校审核。所在学校(单位)使用“校长账号”在个人提交报名志愿后即可在“继教网”平台审核报名教师的个人基础信息表,再审核其网上报名的情况以及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加具审核意见。为推进整体遴选进程,各学校应尽早审核,务必定期审核或申报一批审核一批。学校审核最终截止时间为10月29日。

  3.主持人遴选。学校审核通过后,个人报名志愿将出现在相应工作室主持人“专家工作平台”,主持人在“设置”--“工作室管理”--“申请审核”栏审核报名入室学员情况,符合条件的点击“审核通过”即录取为入室学员,不符合条件的点击“审核不通过”。主持人审核最终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

  (三)工作室网络学员遴选流程

  工作室网络学员采取随报随读的形式,可在工作室周期内自行报名,由工作室主持人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该工作室的网络学员。

  (四)帮扶学员报名流程

  根据《管理办法》及市、区有关教育帮扶要求,每个工作室接收帮扶入室学员不少于2名,网络学员不作数量要求。

  优先录取各区(市直属学校)推荐的对口帮扶学校的教师。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属学校)联系对口帮扶的地市或区县及帮扶的学校,为单位的工作室主持人安排帮扶入室学员,遴选条件参照本市入室学员条件。以区为单位汇总《帮扶学员报名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1),于2024年11月10日前将电子可编辑Excel版《汇总表》报送到市教育评估中心继教部邮箱:jjb@gzedupg.com,由市教育评估中心统一开通外市帮扶学员“继教网”账号、编入相关工作室。

  各区推荐的帮扶学员还有缺额的,将由市教育局联系帮扶地市统一推荐,根据学科、学段一致原则编入相应的工作室,并开通“继教网”账号。

  六、工作要求

  (一)各区、各学校、各工作室主持人要高度重视工作室学员遴选工作,要把遴选学员进入工作室入室培养与本区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安排,结合市、区两级名教师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等人才梯队培养规划,做好本区本校人才遴选推荐工作,发动本区本校教师积极报名参加。本轮工作室主持人类型、学科、学段等信息见附件2。

  (二)各工作室主持人与学员根据自愿原则,实行双向选择。工作室主持人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鼓励发动各区、各校本学科教师报名,严格审核报名人员的材料,确定入室学员;工作室主持人根据工作室年度研修任务,结合网络学员随报随读的方式,确定进入工作室的网络学员。

  (三)各申报人员、学校、主持人需在截止时间前尽早完成申报、审核等工作,截止时间后系统将关闭。

  (四)各区、各市级教师发展中心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加强对工作室的指导与管理,指导主持人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和工作室入室学员培养方案,组织工作室主持人的集中研修、交流学习和研讨活动,为工作室搭建示范辐射平台。

  (五)各类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应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场室、办公条件和设备;各入室学员所在学校要积极为工作室学习研修提供支持,特别是要保证入室学员集中研修时间。

  (六)工作室学员遴选工作操作指引见“继教网”平台首页“帮助中心”“工作室(2025—2027年)学员报名遴选操作指引”。

  附件:

       1.帮扶学员报名信息汇总表

  2.广州市新一轮(2025—2027年)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1日

  (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系人:马世政,电话:83585070;继续网技术服务电话:400009693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附件1-2.zip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