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10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19-07-22 09:45:56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9〕139号

朱树昌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建议》(第4010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科协、市科学技术局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并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提出,将广州科技教育亮点打造成特色,并通过科技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广州市教育名片,培养创新人才为广州经济发展助力,并从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和测评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完善学校考核工作,建立内生动力机制;挖掘社会资源,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主要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得到加强。

(一)科技教育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1010》《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以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教育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中小学校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科技教育工作机制顺畅高效。全市形成由教育、科协、科技、知识产权、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协同推进的科技教育工作机制,市教育局是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为全市科技教育经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单位加强科技教育业务管理,不断规范项目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来,通过科技教育项目的实施,举办科普活动1693场,制作各类校本教材及科普读物4727本,音像制品506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346篇,培育区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2512项,项目实施质量优良率每年维持在95%以上水平。

(三)科技教育资源和专家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10余家高校40余个理工、生化类实验室开展合作,面向中小学校开放科技教育资源。会同市科技管理部门积极引导中小学校走进160家科普基地和10余家高新企业,在研学活动中了解科技创新。邀请“两院”院士20余人次,走进全市中小学校,开办科普讲座130余场。通过专项培训和科技教育活动实践,每年培养科技教育骨干人员1000余人,科技教育专家库收录110多名各领域专家。启动科技教育活动服务资格单位公开招标,与20家具备专业单位签署了购买服务合作协议,扩大了科技教育服务保障队伍。

(四)科技教育工作广州品牌逐渐成型。市教育局积极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STEM、创客教育实验,为未来工程技术领域出现更多顶尖“能工巧匠”打下扎实的基础,每年举办“穗港澳STEM教育联盟年会”。市科协每年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持续实施“千师万苗”工程,团市委组织开展DIY创意搭建项目、“创新与科技”青年交流会,市妇联组织科技活动周儿童活动专场,知识产权局加强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坚持每年举办青少年知识产权演讲等活动,营造了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一年一度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创客电视大赛(原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成为在全市有广泛影响,大湾区以至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技教育品牌活动。

(五)“两翼”工作全面均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重要论断,从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两翼”推动工作落实。近年来,全市每年培养10余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每年选拔培养160名优秀科技苗子,“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每年培养12名中小学生科技小偶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年均申请专利90余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举办航空模型、机器人、信息学竞赛等活动,全市每年近10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国内一流相关工程院校及空军飞行学院自主录取,其中,市教育局属广雅、二中、六中、广大附就有30余人。天河中学原科技活动活跃分子罗加伦同学,成为率先发现引力波团队的一员。响应科技活动周、环境日、知识产权日、科普日、质量月等安排部署,指导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垃圾分类和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科技教育普及面达2173.99万余人次,科普教育覆盖率100%。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注重打基础、挖潜力,再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

一是打牢教学保障基础。认真总结梳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特色模式,综合调研分析各类特色模式对学生素质提升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动员各类学校依托自身优势,选择特色项目,开展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活动,使更多的学校真正理解、认识科技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加入到科技教育队伍中来。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学校申报市级以上科普基地和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二是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实施科技教育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组织科技教育管理干部业务集训。结合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中,提升科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对前些年开展科技教育骨干业务专项培训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启动新一轮的科技教育业务骨干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科技教师、辅导员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积极完善科技教育专家库,增加数量、提升质量,建立全领域、专业化、高素质的专家队伍。

三是挖掘科普资源潜力。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动员在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面向中小学生打造科普教育平台,为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专业、优质服务。对重要科技教育合作对象,签署专项合作协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开展科技考察、调查体验等科技教育、科普探究及实践学习的机会。

(二)坚持求改革、求创新,推动工作上水平、走前列。

一是加强科技教育大数据建设。完成“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基本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科技教育信息化项目第二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完善科技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功能,建立全市学校、学生科技教育学习共享数据,并探索运用于学生科学素质考核监测的可行性。

二是探索开展STEM、创客融合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STEM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启动新一轮STEM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计划。实施全市中小学校STEM、创客教育实验项目,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成果及评价,积极开展STEM、创客教育实践与研讨活动,每年组织开展STEM、创客教育成果交流展示。动员支持具备STEM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各类科普基地,利用自身科普教育资源,面向中小学校共享科普教育资源。

三是升级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对传统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活动进行升级改造,整合市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与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每年组织举办市中小学生科技创客电视大赛。以创客教育为基础,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升级市“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在现有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广州地区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训内容涵盖IAB+NEM(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学、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环境、海洋科学、网络安全等领域,并建立创新人才跟踪服务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估机制。

(三)加强工作指导和绩效激励,提升地位和质量水平

一是强化工作指导。着眼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规划,瞄准“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教育现代化目标,加强市本级科技教育政策设计和指导,并积极纳入全市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写入相关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各项工作的绩效目标,努力将科技教育工作绩效纳入市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教育工作作用地位。

二是强化制度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科普工作、市财政资金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要求,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市财政资金管理政策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科技教育项目实施和资金进度监管流程。总结近年来科技教育项目管理经验教训,优化科技教育业务管理流程,组织修订《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教育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是强化绩效激励。注重加强对科技教育项目实施质量全过程跟踪管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对科技教育项目实施质量全程跟踪和评估。坚持开展项目实施质量评价,建立对科技教育工作绩效奖优罚劣的机制,对绩效记录优良者在专业信用评级、收录专家库、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对绩效记录不良者列入黑名单管理。

感谢您对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9年7月22日

 

(联系人:邱国俊,电话:2208372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科协,市科学技术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