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19-07-30 15:33:28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9〕145号

 

钟燕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广州市未成年人阅读能力提升的建议》(第4017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您在7月24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综合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分析了近年来我市存在缺乏阅读技能指导、馆校互联合作有待推进、社区图书馆不足等制约未成年人阅读能力提升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阅读技能指导、阅读资源推荐和利用、馆校互联合作、加强公共图书馆配套建设、引导扶持社会参与等具体建议,对于提升我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共同建设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未成年人阅读素养,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事关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2017年10月,我市出台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指导意见,以阅读深化教育改革,以阅读增进师生发展,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努力将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打造成为广州基础教育的特色与亮点。

一、我市提升未成年人阅读素养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系列项目和主题活动营造阅读生态。市、区、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主题活动,让静态阅读“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举行全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现场会,倡导“每天阅读半小时,品质生活一辈子”;连续两年在地铁和公交灯箱推送全民阅读公益广告;连续三年举办“明日之星”阅读之旅系列活动,注重深度阅读、强调过程质量,在全市形成积极效应。各区、各校结合实际,推动各类阅读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展开。

(二)以培训和案例评选增进阅读技能。每年通过举办图书馆阅读服务与技术、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等主题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通过举办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或书香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汇编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技能,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图书馆利用率。

(三)以学科为主线落实全学科阅读。我市倡导全科阅读,开展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探索。市教研院利用学科教研力量推动阅读工作,各学科组积极推动课题研究、阅读研讨、学科阅读资源开发以及学生阅读活动开展;各区积极探索“三位一体”、“以读引读”等多元化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比如,黄埔区扎实推进阅读全科化、全员化、全线化、全优化“四化”建设,南沙区在科技领域开展阅读活动。同时,为确保阅读资源充足,全市中小学校参考《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18—2019年广州市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推荐图书》等指引,丰富馆藏图书配备。

(四)以信息技术创新探索智慧阅读新模式。与华南师范大学专业团队合作,创新性设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阅读体系,实现“人-书-网”深度融合,增进学生阅读兴趣激发、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提升,实现中小学生阅读可知、可导、可管,率先构建以城市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智慧阅读新模式。目前,已建成广州市中小学生智慧阅读平台,确定了110所试点学校和驻点服务团队,力争融合全市公共图书馆、校园图书馆资源,打通线上线下壁垒,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引和精准服务。

(五)以课后服务拓展阅读时间和空间。2018年,我市出台校内课后服务新政,构建校内课后服务多元治理新格局。各中小学校纷纷结合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在下午课后托管时段开展“每天阅读半小时”活动,组织师生同读书、每周共读一本好书、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综合解决了“阅读没时间”和“课后服务干什么”的问题。

(六)以精细指导保障高效实施。市教育局通过行政主导,并综合教研、信息技术部门等专业力量对各区和学校具体实施予以指导。各区、各中小学校也组织专门力量,形成了自上而下整体推进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工作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此外,还实行阅读素养工作定期报送制度和专人负责制,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经验,促进各区、各校的交流与提升。

二、我市加强图书馆建设和馆校合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2018年,全市未成年人服务阅览面积达3.7万平方米;文献资源馆藏791.1万册,同比增长23.32%;文献外借量1750.16万册次,同比增长24.47%;举办活动7906场次,同比增长41.46%。一是制订《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等系列法规政策,保障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配备及服务开展。二是推进未成年人服务设施建设。2017年,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试运营开放,番禺区、天河区图书馆少儿阅览区域重新对外开放。2018年,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182个,全市11个区级图书馆均专设少儿阅览区域。三是加大未成年人文献保障,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文献购书经费由2015年的395万增至2018年的1477万,年均增长23.08%。

(二)全面推进馆校互联合作。2013年,以9所市属中学为试点建设校园智慧图书馆,由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负责提供馆藏图书资源,既弥补了学校图书馆的不足,又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近年来逐步推开,广州图书馆建立天河外国语学校分馆,与天河中学等近50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合作开展阅读推广;从化区图书馆与区内36所小学建设了图书分馆;广州公共图书馆已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在全市公共图书馆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目前黄埔区与广州公共图书馆已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白云区已实现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2018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区域分馆,指导区图书馆向学校延伸未成年人服务,与学校分馆合建智慧图书馆27间,开展“名家进校园”、岭南文化推广活动等活动30余场。推出“图书馆定制服务”为小学、幼儿园等量身定制阅读活动446场,开展汽车图书馆送书进校园,文献外借量逾19.5万册次。

(三)引导社会力量助力阅读推广。制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为民间阅读组织及阅读推广人参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提供平台、政策支持。支持、引导未成年人民间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自2017年以来开展服务人员培训20余场,培训图书馆及阅读推广等工作人员1000余人。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2018年开展文化志愿活动647场,共约9645人次到馆参加阅读推广等活动。广州图书馆组织“小樱桃”阅读树系列品牌活动,定期组织富有经验的阅读推广人主讲,邀请曹文轩等国内知名少儿文学作家和阅读推广人举办讲座等。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抓好落实,以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促进不同阶段学生全面提升阅读素养。全力推进中小学智慧型成长阅读项目,完善学生阅读档案,通过对学生阅读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二是持续完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沙、花都等区馆新建场馆少儿服务区域建设,督促和支持越秀、白云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改造项目建设等。同时加大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市少儿馆将夯实馆藏资源,建设全市未成年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同步发展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继续推进特色基藏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馆校互联合作。继续推动智慧阅读平台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各学校校本图书进行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广州图书馆拟在全市选取硬件基础好的单位建设200个分馆,拟选取部分学校图书馆改造成广州图书馆分馆,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

四是深化阅读推广。市、区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中小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等多方协作,通过联合开展图书馆利用技能培训、阅读推广主题活动,研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书籍推荐清单,将公共图书馆纳入学校研学项目等,持续优化阅读生态。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阅读素养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9年7月30日

 

(联系人:鞠研娜,联系电话:2208367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