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19-07-30 14:49:52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9〕144号

邓锦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建议》(第4013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妇联、市医疗保障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您在7月1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现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十分赞同您提出的《关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建议》。您提出的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将孩子视力问题的预防、治疗列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建议,对于推动我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构筑防控体系,提高近视防控能力。我局整合区域内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医疗等丰富资源,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专项工作长效机制,统筹近视防控工作。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护眼知识。每年结合全国爱眼日,

制作一系列护眼视频、微信推文,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广州市在全国创新建立医学院校大学生带动中小学生开展预防近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1000多场,内容涵盖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防控教育,每年服务学校300所,覆盖学生约90万人次。2019年5月,组建成立我市学校近视防控宣讲团并分赴11个区面向师生、家长开展近视防控宣讲服务,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和社区各界对近视防控的认识。发布《智能手机需要智慧使用》告家长一封信,倡导学生不要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三是开展学校卫生监测,改善课室视觉环境。按照国家、省卫生健康委“双随机”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学校教室照明“双随机”卫生监督抽检监测。2018年,我市有部分学校因教室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设置不符合《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标准,市、区教育部门根据监测结果督促学校做好整改,切实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此外,2018年初,市教育局启动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指导各区对1420所学校的60995间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其他场室进行深化改造。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经费5.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1亿元,用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民办学校改造所需经费、深化改造阶段全市所有学校的普通教室和局学校所有教室改造经费。

四是保证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体能。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确保全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普及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推进落实家庭体育作业,让学生从家庭走向户外,参加户外锻炼,形成校内校外家庭三层锻炼格局。

五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做好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我市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方式,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工作,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的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均高于其他居民。目前,我市将普通视力检查、特殊视力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等符合国家、省规定的眼部诊疗项目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眼部疾病的医疗保障工作。

二、存在困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及《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4〕304号)文件规定,视力的预防以及近视眼矫形术暂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而医保支付范围目前统一执行国家、省关于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的管理规定,本市暂无权调整。因此,暂不能将视力问题的预防、治疗列入我市医保报销范围。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认真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成立广州市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要求各区也要相应成立区级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由市教育牵头,联合财政、卫生、人社、市场监管、体育、广电等部门,制定《广州市综合防治儿童青少年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调动学校疾病防控力量,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

以“广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中心”为基地,联合眼科专家团队,组成我市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主体力量,开展以全市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近视眼防控工作。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校协同机制,统筹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组织广州地区的医学院校、有眼科医疗技术力量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有丰富健康教育经验的眼科专家参与宣传活动,组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到各区开展青少年预防近视主题宣传巡讲活动。

(三)养成卫生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科学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继续倡导学生不要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倡议家长在家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四)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监督学校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实施中考体育改革,优化体育素质评价内容,调整部分项目标准,增设球类考试项目,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要求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建议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休息时间,学校要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避免学生长时间坐在课室。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以体育锻炼为主,鼓励小学课后托管开课前用3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跑步等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并让家长督促检查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五)开展防控科研工作,科学指导近视防控。

支持眼科科研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生防近科学研究工作,联合开展近视健康促进的综合干预模式,并对其进行应用、评价和推广。

感谢您对我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9年7月30日

 

(联系人:陈静仪,联系电话:2208373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市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