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42号提案的答复
A类
穗教案〔2019〕142号
胡志刚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政产学研动态协同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建议》(第4042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于7月19日与胡志刚委员进行了当面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等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人才供给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丰富人才培养层次、建立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市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一是融合教育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目前,正在高标准筹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校—广州交通大学。在增城区以广州科技教育城与科技小镇布局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将进驻科教城;在南沙区以引入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实现服务自由贸易区发展。
二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区集中。2017年12月底,我局牵头会同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在黄埔开发区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启动筹划“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建设一批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2018年我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印发了建设方案,建设区块链、智能制造等7个产业学院。2018年9月,首批700多名产业学院学生已经进驻开发区。
三是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切实对接中小企业需求,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产教融合平台(“一库三平台”--专业技术人才库、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其中拟建设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就是为了搭建学校和开发区企业之间的供需互联服务。目前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立项启动建设。推动开发区成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公司。
(二)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是调研论证。市人社局开展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对我市技能人才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现状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我局鼓励中职学校开设新专业(专业方向),各学校成立专家组,邀请教育专家与行业专家充分论证专业(专业方向)开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时做好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2019年,28个专业(专业方向)获认定。
二是政策引领。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出台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调整的指导意见,引导各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市人社局印发了《局属技工院校产业系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方案》。
三是紧跟产业发展规划。配合广州市实施IAB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局发布了《广州市教育系统IAB产业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计划(2018-2022年)》,引导学校专业紧跟产业发展需要。广州大学加强理工类专业建设,逐步停招和取消部分文史艺术类专业,新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理工类专业,不断提升理工类专业以及理工类学生占比。2018年广州大学共停招金融工程、心理学、教育学等28个本科专业。2019年,广州大学本科实际招生专业共65个,本科招生计划中理工类专业占比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占比均已超过50%。
四是项目牵引。开展“双精准”示范专业及市级示范专业评审,2019年继续申报15个专业为第二批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开展中职学校市级示范专业、教产对接项目,经组织认定评审,获批市级示范专业14个、市级教产对接项目6项。通过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项目促使各校优化专业与产业的联动,调整相关专业设置。教育系统的中高职院校增设了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智能控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等54个新专业,停办了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25个专业。人社系统的技师学院共新增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5个专业,淘汰了53个专业。
(三)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三二分段”、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等改革试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等贯通培养改革力度加大,今年,我市7所高职院校与42所中职学校在84个专业点共3425个计划的三二分段招生培养改革试点。根据高职扩招的工作要求,今年4月组织开展高职专业学院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统筹广州地区12所公办高职院校和12所省市属中职学校开展了试点,目前已经完成试点招生3000多人。高职院积极与应用型本科开展协同育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韩山师范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合作协同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自2017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获省教育厅同意成为全省首批5所四年制本科培养试点单位。
二是实施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计划。市工信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免费培训中小(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2018年联合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举办专题研修班,会同有关区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广州市中小企业发展大讲坛系列活动,免费培训中小(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2000多人次。
(四)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多途径多渠道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一是实施集团化办学。我市共建设了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建设等10个职业教育集团,3个已经纳入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
二是实施政企共建。市政府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续签了共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协议,共建以来促进该院在国家骨干校建设、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设置市级项目的方式支持校企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共建了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等22个特色专业学院、4个示范学院建设。
四是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4所高职纳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了“123”平台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广州市技工院校积极联合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广州机电技师学院与巨轮智能股份公司和利美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班,每年培养数控加工高水平的技能人才100多人。
五是推进“产教一体、寓学于工”培养模式改革。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将制造类专业引企入校、引产入教、以产带教,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校企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共同建设实境导向的实验实训条件。
六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先进制造类专业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制造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五)支持校企共建技术研发平台。
我局通过设立重点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平台和项目,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公开申报、择优立项以及实施绩效目标考核的方式,支持和引导高校更紧密结合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需求进行产学研合作。职业院校依托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双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等平台,对接广州地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转型中的技术难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市鸿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等开发的数字化绞线机、自动果肉灌装封口机等设备受到了企业好评。学院还与广州地铁、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了广州轨道交通大数据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广州轨道交通系统装备安全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与深圳奥世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学研智能设备协同创新基地。
(六)支持企业参与和融入人才引育。
市工信局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和融入人才引育工作。一是牵头实施“1+4”人才政策项目。支持民营企业人才申领“优粤卡”,帮助民营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和接收高校毕业生,在准入条件、申办程序和办理期限等方面实行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的政策,民营企业引进的在职人才和接收的高校毕业生总量均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
二是认定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双创基地。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示范基地)70个,国家示范基地4个,省级示范基地29个,省级以上示范平台和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从生产线到研发、从生产到管理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训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动建立发改、教育、人社、工信、国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多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建设信息平台等,促进政产学研长效协同推进。
(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将“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成为示范引领的产教融合高地。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术研发、生产实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教育系统IAB产业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计划(2018-2022年)》的实施,发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对IAB产业的支撑力度。
(四)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特色学科对接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局将继续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探讨新专业开发建设,健全专业与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引导学校根据我市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趋势自主开展专业动态调整。
(五)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丰富人才培养层次。加快推进广州交通大学建设,完善我市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适应我市对技能人才结构高移的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指导职业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开展职业培训,为企业提供紧缺产业专业人才培训服务。
感谢你们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9年7月29日
(联系人:梁立丹,联系电话:2208370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