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02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05-15 16:15: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8〕131号

曾志伟代表:
  您在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第20182028号)收悉。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由邵国良副巡视员亲自领办了您的建议,并牵头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的建议办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4月25日,邵国良副巡视员邀请您到我局进行了热情、友好的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您充分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我局及各会办单位均认真解答和回应。结合各会办单位和我局会办处室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您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等方面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智慧校园建设是“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渠道,能够为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和家校互联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服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品质提升。建议分析了相关政策依据,并从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培训、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对我市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现状
  多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努力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推动教育的智慧发展。
  (一)基础环境全面达标。“宽带网络校校通”发展迅速。经过6期建设,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互联网出口带宽接近40G,光纤总长度近40,000公里,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电脑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7:1,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基本全覆盖。大力推进全市公民办学校千兆以上宽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公办学校校园网达标率100%。“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已初步形成。建成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100%的中小学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普及,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带动学生开通学习空间,让学生基于市智慧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网络学习。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二)融合应用与交流蓬勃开展。我市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融合应用。首批71所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样板校和实验校建设初具成效,越秀、天河等区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打造了一批智慧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其中,东风东路小学获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云山小学获批成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我市着力推动信息化应用国际交流,参与举办“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大会” 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基于App Inventor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孵化了一批教育教学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书面表扬。
  (三)教育治理明显优化。我市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科学决策能力,建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实现学前、中小学、中职等教育阶段教育基础数据全覆盖。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学籍系统的建设,率先在国内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应用。2014年,我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网上入学报名。目前,广州市所有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均在学籍系统中建立学籍数据,并于教育部学籍管理系统对接。我市建成了“广州市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体质与健康档案“一生一档”信息化管理,并移动APP的方式,向家长推送个性化健康处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建校园治安视频监控点约18万个,正在推进全市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的联网,建设全市校园安全视频监控平台和市区校三级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全市4000多辆校车安装应用带有卫星定位功能及摄影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建成广州市校车许可方案行政审批系统和全市校车动态信息监管平台,实现校车许可联网审批和全程实时监控管理。广州市校车许可方案行政审批系统是我国首个校车使用许可信息化平台,也是我市首个跨部门、跨级别、跨区域的行政审批信息化平台。
  二、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历来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配套制度规定,2017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均安排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2016-2017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审批立项政府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90项,投资总额65395.62万元,并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资金、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为引导,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应用。2018年,我局部门预算编制了“信息系统建设改造类”预算2.26亿元、“信息化运行维护类”预算0.45亿元,信息化项目类预算共计2.71亿元。
  下一步,着重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组织学校摸查教育科研骨干网带宽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智能泛在的环境支撑和融合创新的核心目标,倒推信息系统和硬件环境建设,提出下一步智慧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按照“事权分开”的原则,通过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工作。一是大力推动教育大数据工作。2018年,我市启动教育大数据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并启动2017年度教育大数据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教育质量监控、学生体质体能监控、教育督导评估等一批教育大数据试点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在全国上水平、走前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大力开展智慧阅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智慧阅读平台,存储学生阅读档案,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构建学生阅读兴趣、习惯、能力培养体系。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为教育决策、学生培养、社会民众提供大数据服务,提升学生素养和综合素质。三是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通过推进“智慧教育”,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常态化。通过开展“智慧管理”,使校园综合管理高度集成化,实现办公、教学、实验室、教务、科研、校产、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智能化。
  三、关于加强应用培训
  我市积极组织信息化相关培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2017年,我市先后组织了“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应用培训”、“2017年广州市中小学(实体)机器人竞赛活动教练员培训”、“2017年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培训”、“2017年广州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种子教师进阶培训”、“广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培训”、“网络安全专题培训”等活动,完成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共3368人次,组织各种培训共34场,有效提升城乡教师信息化素养。
  下一步,我局将协同华南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组织相关的培训,发挥教育专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组织教育管理人员、校长进行培训,着重提升信息化理念,提升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意义的深刻认识。
  (二)师生信息化素养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应用培训、日常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能力,发挥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
  我市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辖区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了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和“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有120TB以上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了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丰富、覆盖面比较广的区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服务体系,建立了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服务机制。我市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6-2017年度,全市共有1365所中小学校参与活动,共晒课63622节,积累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同课异构、网络教研等方式,对偏远地区进行精准帮扶,促进城乡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
  下一步,我市着重从以下方面精准发力。
  (一)进一步加强“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原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对已有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并根据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要求,适时新增符合师生需求的各类资源,以供学校使用,进一步实现我市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大力开展教育大数据应用。整合教育数据资源,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市级系统架构统一、各类教育数据库联动,全市共建共享的教育大数据仓库;整合教育环境数据资源,厘清与教育相关的主要业务部门,摸清全市与教育相关的环境数据资源情况,建立教育环境数据资源清单,全面提升教育数据汇集程度和数据质量,实现教育信息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开展教育大数据挖掘和信息分析研究,促进教育大数据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教育决策、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应用。
  (三)大力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市场资源准入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源灵活配置优势,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多元化发展。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汇聚名师和优课资源,提升优质资源供给水平。
  五、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市不少区、校纷纷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以电子书包为主要载体进行“一对一”教学改革试验,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基于电子书包学习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伴随式的采集和初步的数据分析,开展学习个性化学习、个性化作业推送、个性化评价等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引导教师逐步建立起从“用经验说话”转向“用数据说话”的意识,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改革、提供学习干预决策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基于智慧校园实验,大力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推动智慧校园环境建设,以购买服务代替购买硬件,采用配备学习终端和自带设备(BYOD)相结合方式,多种形式推进智慧校园硬件设施改进,推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课堂教学常规载具,并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推动智慧校园规模化应用取得新进展。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启动我市第一批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实验校(样板校)的中期检查工作。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规模化应用,建设与智慧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学习生态。
  (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智慧校园环境,大力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行动研究,深入探索专递课堂、“微课”与“翻转课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差异化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移动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名师讲堂、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慕课、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广州市教育局
  2018年5月15日

 


  (联系人:雷凤宇,联系电话:2208372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育信息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