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28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05-15 16:23: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8〕134号

张重阳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优质初中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建议”(第20182281号)收悉。我们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国土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与张重阳等三位代表在3月15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综合市国土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以及各有关区政府的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民办学校小升初乱象问题、加快推进我市优质初中布局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很有启发。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结合你们所提建议,进一步加强研究有关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有关情况
  (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招生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教政法函〔2013〕15号)关于“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接受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都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粤教基〔2014〕10号)关于“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严禁民办学校以考试或任何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民办学校可自主合理设置招生范围,采取面谈等方式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等精神,2015年起,我市取消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按免试入学原则,采取面谈等方式招生。
  (二)2018年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2018年2月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5号)提出,“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可以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3月出台的《广东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粤教基函〔2018〕34号)特别强调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要求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公告公开、备案,“不提前开展报名和面谈等工作、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要求仅可组织一轮面谈且全程录音录像,作为履行规范招生的证据。
  (三)2018年我市的主要做法。
  自2016年起,我市民办初中招生实行网上报名,学生通过网上登记方式进行报名、审核、录取,并与市学籍管理系统相衔接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监管入学过程。同时,我市通过加强核查、建立招生舆情反应机制等举措加大民办学校招生监管力度,针对各类反映涉嫌违规招生现象的舆情和信访,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与此同时,倡导广大家长进行监督并提供有效信息,共同维护招生秩序。
  2018年,我市继续严格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政策要求,同时出台《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了义务教育学校违规招生行为和处理措施,为处理违规招生行为提供更加明晰可行的指引。
  4月4日、4月11日,两次召开全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会议精神及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专项部署,要求各区、各学校把规范招生行为作为当前推进招生工作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担起管理者、举办者指导和监管的职责。4月24日,组织召开局属中学校长和其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校长会议,4月28日,又组织召开全市30所知名民办学校校长会议,进一步重申纪律要求,强调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与此同时,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部署,4月9日起,我市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 4月18日,市教育局联合公安、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印发了广州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区相关部门统一行动,采取不打招呼、现场突击检查等方式开展了多次联合执法行动,疏堵结合推动“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进一步净化教育生态。
  二、关于加快推进优质初中布局和发展优质初中教育
  优化学校布局,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一)科学规划学校布点, 加大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
  我市按照“多规合一”思路,以全市城乡规划“一张图”为工作平台,市区联动编制教育设施布点规划,已形成《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和11个区《广州市中小学控制导则》规划成果;已出台新建一批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方案,完成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中期调整,涵盖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提升项目、新增示范性高中项目和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三类共220所学校,完成后全市将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约18.75万个。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三年提升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制定《广州市教育局保充分促平衡中小学校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继续加大学位紧缺区域的学位供给;改善薄弱地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区也结合实际积极作为,例如番禺区提出“十三五”“填谷造峰”工程规划;黄埔区结合楼盘增量与人口增量规划,加速新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高起点创办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广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等一批优质公办学校。
  (二)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延伸力度,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制定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延伸工作方案,在既有基础上,推动市二中、广大附中到南沙区委托管理学校,推动广雅中学到花都、执信中学到天河、市铁一中学到白云,市六中到从化新建校区,向黄埔输出广州实验中学、向天河输出广州中学和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校名品牌资源。探索集团化学区化办学,2017年首批成立了广雅、执信、二中和广州实验4个市属教育集团,并提出了推进区域学区化办学实施方案,鼓励各区探索办学联盟、品牌输出、跨学段联合、集群发展等多种形式,形成区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例如:越秀区深入推进立体学区试点建设,增强纵向交流,以强带弱,以东部带动西部,推动初中教育多元化优质均衡发展。荔湾区拟成立省市属和区属中学若干个教育集团,加速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对新开发地块通过引进高端教育科研机构、名校带新校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学位。海珠区着力解决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对薄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引进名校和高校资源共建。
  (三)统筹教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引育并举,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和专业成长。一是启动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17年面向全国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共53名;二是扎实推进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实施“广州教育家培养工程”,加大市区骨干教师认定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强化义务教育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发展专项工作,深入推进从化、增城等七区“卓越中小学校长促进工程”,开展紧缺师资专项培养,实施“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和“广州百名校长京津沪名校跟岗访学计划”;四是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借助学区化、集团化、师范生实习支教等多种形式,切实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启动“区管校聘”市级试点区工作,遴选确定增城区为“区管校聘”市级试点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进入新常态。
  (四)强化内涵建设,以科学的评价和监测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2014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构建具有广州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涵盖六大方面2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校与学生发展情况,出具市级、区级和校级报告逾500份,提出诊断意见,为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高位均衡寻求策略,同时以此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学校,缓解择校热。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以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开展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印发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指导意见,以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探索推进课程教学创新。鼓励和引导学校以课程为核心发展办学特色,将特色多元发展纳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常规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家门口的学校受到社会和家长、学生的肯定。
  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8年5月15日

 


  (联系人:鞠研娜,联系电话:2208367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府办公厅,各区政府,市国土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