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12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A类
穗教案〔2018〕155号
唐敏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识别、干预、转诊渠道建设的建议》(第20182127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卫生计生委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14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网络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及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关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指引》、《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等文件要求,着力完善制度、打牢基础、促进均衡、提升水平,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切实加强专业化支撑机构和工作网络建设,市教育局依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建设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援助中心,在市教研院、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推动各区设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在落实未成年人和家长的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相关任务的同时,纵向建立起贯通市、区、校的三级心理辅导体系、横向建立社区辅导站、市中心、医疗机构的联动体系,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合力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发挥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是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加强场室和心理教师的配备,部分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组,由具有B级证书以上专兼职心理老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二是大力推进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承担全市中小学的师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考取C级、B级证书。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定期组织专业活动,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技能大赛。三是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明确要求班主任必须获得C证以上证书,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日常课程,推动每2周一节课的落实;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在班会课及日常学生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还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各校普遍利用学校集会、活动课、心理文化节等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成立心理社团、创办心理小报、心理宣传栏等宣传普及心育知识。四是大力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2015年以来已创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所、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5所、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78所,带动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重视科研引领。从“十五”规划开始,连续四个五年规划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课题研究。
三、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危机干预。一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两次部署全市学校开展学生心理测查,2018年3月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学校针对患有抑郁、焦虑及长期患有心身疾病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及时干预,对发现的特殊个案由学校及时转介给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跟进辅导。二是扎实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作用,聘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的专家团队,通过个体危机干预,面谈咨询,网络、电话、现场授课等形式,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市中心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推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解忧小站”信件咨询栏目,及时解答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公益活动,每年在5.25心理健康日及社区组织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主题活动,2015年来组织面向家长的大型公益讲座及家长学堂33场,进校园、进社区现场授课及宣讲活动68场,开办心理训练公益课累计44个班700多学时,开展团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计28场次,覆盖11个行政区,4.5万名学生及家长参与各项活动。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建立心理危机的预警、监测系统,积极推进编制《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手册》,组建危机干预专业服务队,第一时间对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和师生开展专业性干预工作,指导和协助学校做好相关危机干预工作。市卫生计生委主管的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利用网站、报刊杂志普及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定期派心理咨询员开展健康讲座。各学校成立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由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危机事件干预小组组长,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做到早预防、早疏导、早干预,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同时,针对患有抑郁、焦虑及长期患有心身疾病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及时干预,对发现的特殊个案由学校及时转介给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跟进辅导,需要到医院转介治疗的及时提出意见并协助学校、家长做好相关工作。
四、强化家校沟通发挥育人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家庭大多在父母关系、亲子沟通、教育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了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家校沟通与互动,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家长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等愈发重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将更加注重发挥家长作为生命教育“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2017年市教育局在全市选拔建立2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在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少年宫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面向家长的广州市“家教学堂”免费讲座77场次,参与家长8.6万多人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帮助家长构建良好的 亲子关系,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以及应对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生命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并强化相关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一是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中小学新生全部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并建立档案,同时做好跟踪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依托高校、医疗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与市卫生计生委、相关医疗机构等完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转介治疗;四是加强专业机构建设,建强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充分发挥其教育宣传及心理辅导服务作用;五是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使家长了解和掌握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方法,让父母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重视和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8年5月18日
(联系人:张恩暐,联系电话:2208375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市府办公厅、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