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38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05-18 09:19: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8〕158号

蔡国萱代表:
  您提出的《加快推动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第20182387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于5月18日上门拜访及电话多次与您进行沟通。经综合市残联、增城区政府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您针对目前我市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非常中肯和重要,对推动我市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吸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将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纳入文明城市建设和幸福广州建设的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贯彻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并成立市特教研究中心、市特殊儿童少年转介安置中心及4个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按照容纳和全纳的目标,我市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不断创新学前阶段特殊教育模式,推动早期干预和介入。积极开展学前阶段融合教育试点,市启聪学校创设的海印南苑幼儿园是国内第一所“健聋合一”幼儿园,截至2017年底,在园儿童约300名,其中听障儿童42名。办学至今,共有近300名聋儿在该园接受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后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率达96.2%,是国内特殊学校成功开办“融合幼儿园”的首创,并成为全国的示范点。自2014年起,越秀区启智学校开设学前混龄班,尝试在特殊学校校内进行普特融合试点工作。我们还在全市挑选部分有条件的幼儿园如省育才幼儿院一院、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天河东园区)等开展学前教育阶段融合教育试点,多形式探索学前阶段融合教育运作模式。
  二、加强特殊教育基础建设,增加特殊教育资源供给。目前我市共有19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市属特殊教育学校6所,除南沙区以外,各区均建有1-2所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我们按照符合国家标准、国内一流水平、国际知名要求,选择广州市启聪学校、广州市启明学校、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首批6所学校,高质量创建国际先进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努力打造国际化特教品牌。为提升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质量,我市在特殊学生相对集中的普通学校建立随班就读资源室和特教班,同时还在越秀、海珠、荔湾、增城等多个区开设送教上门行动,把特殊教育服务送到特殊孩子们的家。我们通过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教育和送教上门教育网络,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不断满足特殊学生受教育需求。
  三、不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2014年以来,我市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同时,2014-2016年,市本级每年设立1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特殊教育,2017年、2018年分别为1500万元、1405万元。2017年,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资助政策,我市出台《广州市基础教育阶段特殊学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全面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特殊学生15年免费教育。
  四、多措并举提升特殊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规定全市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一般在职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不少于12学时,从事特殊教育的在职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不少于24学时。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设特殊教育类全员培训课程29门,其中《特殊教育导论》被列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开设特殊教育专项培训项目21个,包含“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普通学校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师资通识培训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培训,实现学段、类别、理论、实践的全范围覆盖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2013年以来,我市与北美BELA教育集团合作,连续开展特殊教育通识培训,采用电影案例教学,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测试及诊断,提升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累计有2202所学校种子教师参加培训,带动各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逐步提高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同时,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向义务教育两头延伸,通过在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试点及在特殊学校开设普特融合班等形式继续探索学前阶段融合教育运作模式;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积极推进标准化特殊学校建设,加快建成南沙区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实现每区至少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重点推进市启聪学校、市启明学校、黄埔区启智学校、花都区智能学校、增城区致明学校等异地重建项目,对未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进行改建、扩建,增加我市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继续落实特殊教育全员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同时,我们将按照《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粤机编办〔2008〕109号)为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加强各类康复专业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我市特殊教育质量。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以后继续为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18年5月18日


  (联系人:何佳娴,联系电话;2208368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府办公厅,市残联,增城区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