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237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05-08 17:04: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18〕124号

刘小玲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的建议(第2018237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成立建议办理协调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于4月12日召开建议办理方案征求意见会,邀请刘小玲领衔代表参加,了解诉求和征求对建议办理工作意见。经综合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该建议分析广州市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和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对标京、津、沪、江浙、深圳等地区,指出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处于落后的现状,并就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提出建议。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尤其是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辖区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了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和“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原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市教育科研主干网光纤总长度超过35000公里,出口带宽达40G,连接到农村地区的每一所中小学,并与广东省教育视频网联通,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有120TB以上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丰富、覆盖面比较广的区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服务机制。我市已启动71所智慧校园实验校(样板校)建设,并取得初步建设成效。通过同课异构、网络教研等方式,对偏远地区进行精准帮扶,提升城乡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城乡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
  二、关于统一规划,政策保障问题
  广州市先后制定《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广州“教育u时代”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实验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各区也先后制定了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如增城区通过制定《增城区教育局信息化基础装备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增城区教育局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等,指引增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制定《广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完善机制体制和配套政策,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良性发展。
  三、关于保证硬件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问题
  我市重视并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经过6期建设,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互联网出口带宽接近40G,光纤总长度近40,000公里,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电脑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7:1,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基本全覆盖,基本实现“班班通”,基于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大力推进全市公民办学校千兆以上宽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公办学校校园网达标率100%。2017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审批立项政府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48项,投资总额3.88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基于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明确基础环境建设标准,并按照“事权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的责任。通力合作,共同解决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关于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问题
  目前,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有120TB以上数字教育资源。基于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我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例如,我市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仅2016-2017年度,全市共有1365所中小学校参与活动,成功晒课的中小学教师数有47043人,共晒课63622节,汇聚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
  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方面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对已有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并按照新课标和新高考要求,适时新增符合师生需求的各类资源,以供学校使用,进一步实现我市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开展教育大数据建设。2018年,我市启动教育大数据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并启动市教育大数据一期工程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我市教育大数据建设,促进教育数据资源的统筹、整合、共享、应用和开放,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在全国上水平、走前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开展智慧阅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智慧阅读平台,建设图书导读资源库,存储学生阅读档案,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构建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为教育决策、学生培养、社会民众提供大数据服务,提升学生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关于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我市注重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通过深入实施“广州智慧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对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学科教师等各类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力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发展能力并能适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智慧型的教育工作者队伍。2017年,我市完成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共3368人次,组织各种培训共34场。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基函[2017]258号),结合我市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培育一批基础环境建设良好、应用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的典型学校。探索每一所中心学校承担提升教师培训的各级中小学校不少于10所,以此在区域内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
  同时,我局还制定了2018年培训工作计划。今年将在教育网络安全、智慧教育应用等方面面向全市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一是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组织教育管理人员、校长进行培训,着重提升信息化理念,提升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意义的深刻认识。二是师生信息化素养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应用培训、日常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能力,发挥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三是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化素养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维护专业能力。
  六、关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问题
  早在2013年,我局就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工作,并提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根据试点方案,我市先行建设广州市第六中学等六所中小学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两年后被确认为样板校。根据六所样板校的实践经验,我市研究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校园智慧建设与应用标准(试行)》。2016年,我市启动65所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实验校建设,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互联网+”学校教育的创新实践,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改革。去年,在智慧校园实验校建设一年后,我市召开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会,建立智慧校园建设协作交流、督办报告、绩效评价制度,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目前,我市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批71所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样板校和实验校建设初具成效,越秀、天河等区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按照“校校有案例”的原则,打造了东风东路小学、云山小学、体育东路小学、65中学、花地中学等一批智慧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其中,东风东路小学获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云山小学获批成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
  下一步,我市将着重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全面摸查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对照智慧校园的建设标准,全面摸查市区各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快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必备的办学设施来配置。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和发展中来,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校园管理水平,尽快实现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要求,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二)启动智慧校园中期检查。对首批71所智慧校园实验校(样板校)进行中期检查,总结阶段性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对全市智慧校园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多媒体、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通过推进“智慧教育”,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通过开展“智慧管理”,建设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使校园综合管理高度集成化,实现办公、教学、实验室、教务、科研、校产、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智能化。
  (四)实行分层建设原则。谋划好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和系统架构。针对各区、校建设实际,按照分步实施、分层建设原则,制定分层建设目标,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五)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加强课题研究,以科研为引领,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理论、方法、模式、路径的研究。通过课题,为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等级保护,建立人防-技防-联防工作体系,加强制度和应急演练等,确保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管理安全,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绿色发展。

 


  广州市教育局
  2018年5月08日


  (联系人:雷凤宇,联系电话: 2208372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育信息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