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对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065号提案的答复
A类
肖彼德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广州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建议》(第4065号)收悉。该提案对我市建设高水平大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创委、市外办等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工作举措。
(一)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2015年4月,广东省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7月,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两所大学)共5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中共广州市委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和《关于印发2016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其责任分工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当中。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市教育局牵头起草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指导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分别制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将《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审议。期间,市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协调存在争议事项并做出重要指示。
(二)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
完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引进制度。首先,出台相关政策。我市出台了《广州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办法》(穗人社发〔2015〕25号)及实施细则(穗人社发〔2015〕42号),为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其次,简化办事流程。2014年以来,我市简化了人才调动入户的办理流程,尤其是在出具计生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鉴定等环节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优质服务。第三,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围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我市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配套政策(简称“1+10”文件)、《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州市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对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经费支持、安家入户、住房解决、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解决扶持措施,优化了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环境。第四,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我市加大了高校引进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力度,为高校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提供交流对接平台,如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第五,我市大力实施“121人才梯队工程”。在培养期内,市财政每年度予以专项工作经费,市属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共有30余位高层次人才入选“121人才梯队工程”。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对市属高校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后一年内到市属高校工作、符合规定条件的博士后,给予财政经费支持。依托“菁英计划”培养我市高校后备人才。
(三)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和支持力度
为促进市属高校提高科研工作开展、科研水平提升,服务广州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我局设立了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羊城学者科研项目、创新学术团队、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产学研结合基地等市属高校科研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评审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2016年我局拨付1300多万元支持200多项高校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市科创委近年来在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置了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已立项支持115项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其中大部分由在穗高校承担。近两年支持的37项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中,有27项为在穗高校所承担。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广州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科创委在科技计划体系中还设置了面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题,对每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3年每年支持500万元,由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行选择科研项目。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广州国际友好城市资源优势,深化穗港澳台和国际友好城市教育、科研合作与交流。支持两所大学参与《广州市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新领域,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与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广州市属高校较有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合作举办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成立中-法霍夫曼医学中心,并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同时,我市积极两所大学师生交流访学工作,组织两所大学教师赴伯明翰大学进行访学交流、博士后研究、短期培训等,各类双向交流已达50多批次。师生赴境外学习和交流的频率及数量不断攀升,成功吸引了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专家来穗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在培养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方面,市属高校也不断取得进步。广州大学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第2所孔子学院,合作成立了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首批招收了69名学生。广州医科大学与伯明翰大学持续推进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作项目,举办中英国际全科医学发展学术交流会,探讨共建广州医科大学—伯明翰大学全科医师学院的可行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思路。
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实施意见》的出台,整体推进两所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为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深挖建设广州高水平大学的特色,引导两所大学找准定位,提高综合实力
我局将把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重要专项工作纳入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引导两所大学面向学科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按照“结合需求、满足需求、服务需求、引领需求”的原则,以及树立“学科的跨界融合是学科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实施“错位发展、共生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策略,合理确定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和路径,培育优势学科。支持两所大学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努力在学科的交叉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培育学科发展的新增长极。在进入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遴选一批学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给予支持,努力培养成为未来的特色学科。积极推进文科间、理科间、工科间、文理科间、理科与工科间的互相交叉渗透,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以特色学科带动弱势学科,打造若干优势学科(群),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深化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
市政府将于近期审议《实施意见》。文件将就开展高水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实施意见。一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向两所大学下放岗位设置权、公开招聘权、职称评审权、薪酬分配权和人员调配权;完善人员考核退出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并加强中后期管理。另一方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研究活动和教师分类考核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与机制、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五项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措施。
与此同时,我市将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6〕17号)的要求,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放管服”改革,根据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实际需求,实施导向明确的区别管理;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积极破解制约高校开展国际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如教师因公出国交流团组在外天数、人数及行程受相关政策约束;教师受邀或主动出国、出境参加培训及学术会议等机会受年度计划及国家外专局指标限制等。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良好环境。
(三)加大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
市政府即将审议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和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在建设经费方面,提出了经费来源、额度和使用方向。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求抓紧实施两所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广州大学教师公寓及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大楼建设、广州医科大学新造校区二期项目及附属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建设,争取2019年底前完工。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粤发〔2015〕3号),扩大高水平大学人员调配自主权,放宽高水平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在提供“绿色通道”的基础上,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的人才引进服务,为我市高水平大学参建高校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单独核定绩效工资的政策。通过市科技计划体系项目和人才专项中的“珠江科技新星”支持高校科技研发,青年人才培养,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今后将进一步大力支持我市高校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从2017年起对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拟将资助项目数从每年400项增加至500项,并拟在推荐限项数分配方面对研发经费投入较高的高校给予倾斜。
(四)支持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合作交流水平。
积极加强两所大学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联系,重点推动广州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合作机制及平台建设,推动市属高校引进先进科研技术及办学经验,促进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和完善现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支持广州大学办好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对中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施中外双导师制,培育组织3-5个专业参加国际认证。支持市属高校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扩大留学生比例,设立留学生奖学金,优化留学生结构。支持市属高校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办好已有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筹建孔子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开设中文专业,建立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开设沿线国家语言专业,推进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推进市属高校与芬兰全球坦佩雷教育成员开展教育合作,实施中国应用型大学骨干教师芬兰留学项目、共建“国际高等教育职业教师”广州培训基地项目、在广州市设立“中芬共建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试点项目、部分专业开展课程建设和师生间的交流。
此外,您的提案中还提到市属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的建设。因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对象专指本科高校,我局将通过创建省一流高职院校和推进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使每一所高校得到相应的提升。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教育局
2016年7月14日
(联系人:李海鹏, 联系电话: 2208370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创委、市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