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对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第4034号提案的答复
A类
杨松才等委员:
您们在广州市第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市属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案》(第4034号)收悉。
感谢您们对我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经认真分析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相关政策调研情况,并综合市外办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市领导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亲自过问相关项目推进情况,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指示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办工作进度。我局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提升广州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抓手,并于2015年11月成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安排专人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在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市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意见、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市层面重要文件里,都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明确工作部署。
二、我市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工作主要成效
(一)合作办学项目方兴未艾。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市属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30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研合作关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国际先进职业和教学标准,共享和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素质。2010年,广州大学国际化工作获广东省教育厅高度评价,被誉为地方大学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排头兵”。目前广州市属高校较有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合作举办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成立中-法霍夫曼医学中心,并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广州工程职业学院与瑞典斯堪尼亚培训学院和瑞典斯堪尼亚公司三方合作成立“校-企-校”合作模式的“斯堪尼亚(中国)合作学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美国默西学院开展签订合作备忘录,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芬兰体育商学院合作项目等。
(二)师资培训、师生交流蓬勃发展。
我市积极推进师生交流访学工作,组织包括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教师赴伯明翰大学进行访学交流、博士后研究、短期培训等,各类双向交流已达50多批次。师生赴境外学习和交流的频率及数量不断攀升,成功吸引了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专家来穗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在培养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方面,市属高校也不断取得进步。广州大学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第2所孔子学院,合作成立了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首批招收了69名学生。广州医科大学与伯明翰大学持续推进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作项目,举办中英国际全科医学发展学术交流会,探讨共建广州医科大学—伯明翰大学全科医师学院的可行性。
(三)合作科研有序开展。
我市积极利用友城渠道,推进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与市属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交流。2011年,我市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广州市人民政府-伯明翰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有力推动了双方在科技创新研究、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一批合作项目库。现已推进落实10个合作项目,由广州市政府资助2000万元,并带动近5000万元的经费总投入。其中,在城市建设方面,伯明翰大学与广州大学合作建立“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面向城市社区治理的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城市服务业用地效益评价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发利用费德(Feder)模型评价服务业用地效益的技术流程、土地利用形态结构和功能评价技术、基于元细自动机(CA)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技术以及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天河区设立应用示范区域。该中心已获得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立项资助,平台附带项目“面向城市社区治理的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同时获得立项。
此外,广州大学与林雪平大学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2015年11月,“第一届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城召开,瑞典林雪平市副市长伊娃·尤埃尔松女士和王东副市长共同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两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为期3天的研讨会,中外学者围绕“城市合作创新”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今年4月,我市派出由市政府各部门和市属高校组成的代表团,拜访林雪平大学及林雪平市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市高校在教育、科研和文化领域交流合作事宜。今年6月,林雪平市桑福德逊副市长一行来穗,旨在深化两市合作,推进两市重要合作项目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见证签署《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备忘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扩大教育开放”的总要求,鼓励和支持市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推进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相关文件出台。
积极推进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市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意见、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为市属高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发展蓝图和工作方案。积极鼓励市属高校探索多样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支持市属高校在遵守国家法规前提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加快广州市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国际步伐。探索引进国际通行的教育评价和质量认证体系,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研究和测评,鼓励高校引进国际通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
(二)简化审批,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6〕17号)的要求,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放管服”改革,根据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实际需求,实施导向明确的区别管理;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针对性。积极破解制约高校开展国际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如教师因公出国交流团组在外天数、人数及行程受相关政策约束;教师受邀或主动出国、出境参加培训及学术会议等机会受年度计划及国家外专局指标限制等。
(三)支持高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合作交流水平。
结合我市2所本科高校,6所高职院校和1所成人高校之所长,积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联系,重点推动广州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合作机制及平台建设,推动市属高校引进先进科研技术及办学经验,促进市属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和完善现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支持广州大学办好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对中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施中外双导师制,培育组织3-5个专业参加国际认证。支持市属高校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扩大留学生比例,设立留学生奖学金,优化留学生结构。支持市属高校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办好已有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筹建孔子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开设中文专业,建立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开设沿线国家语言专业,推进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推进市属高校与芬兰全球坦佩雷教育成员开展教育合作,实施中国应用型大学骨干教师芬兰留学项目、共建“国际高等教育职业教师”广州培训基地项目、在广州市设立“中芬共建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试点项目、部分专业开展课程建设和师生间的交流。
(四)推动各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均衡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既支持理工学科,也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各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得到均衡发展,切实提升我市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全面上水平,全国有影响!
衷心感谢你们对市属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教育局
2016年7月13日
(联系人:陈健翔,联系电话:2208370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外事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