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7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0-09-17 12:48:00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0〕198号

江智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建议的提案》(第407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并与你们在9月3日、11日进行了电话、微信沟通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和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情况,提出人工智能进学校、编程教育进课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科学素养的全面普及和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编程教育尤为重要。提案指出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明确指导意见、各教育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师资队伍严重匮乏;缺少配套教学设备和资源;缺少可行推进策略等。建议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及时出台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培训技术过硬的人工智能师资;为学校配置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设备;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构建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推进策略等。提案对我市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人工智能师资,建设配套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广州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及时出台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

  (一)政策引领,加强统筹

  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加快 IAB 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 年)》等文件,对人工智能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作了系统部署。

  2018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推进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指导意见(试行)》,主动迎接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巨大挑战和战略机遇,建设我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强化专家引领。按照“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原则,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人工智能教育建设机制创新。2020年,市教育基建和装备中心和市教研院结合广州地方教材,编研《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装备配备指引》,将于近期编制完成,为全市人工智能装备配备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提供标准。

  (二)协同推进,打造高地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教育装备、教育信息化部门协同推进,大力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和科普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推动教育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评价精准化,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社会、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青少年教育高地。

  (三)试点先行,典型辐射

  2019年,我市在黄埔、荔湾、天河三个区、147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配备人工智能教材,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并以实验区、校为基础,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取得经验和效果后,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科学谋划,加强培训,提升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人工智能理念,做好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保障,强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指导,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科学、稳步推进。

  二、关于培训技术过硬的人工智能师资

  (一)加强专家引领,引入人工智能创新团队

  通过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我市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杰出人才,包括中科院院士戴汝为,亚信 AI 研究院院长杨致远,无人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唯一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无人自动驾驶领域专家、编程“教主”楼天城,视觉图像专家周曦,科大讯飞首席科学家魏思,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评审委员会专家、文远知行首席执行官韩旭、日本工程院院士沈振江等。同时,我市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

  (二)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人工智能导师团队

  在人工智能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基于广州市名师工作室团队、项目团队、服务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单位、跨领域的创新工作机制。经过五年多的打磨,逐步形成了由广东省和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牵头,组织成员来自单位内部、一线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创客和人工智能骨干导师团队约50人。

  (三)丰富培训方法,培育本地人工智能师资

  我市组织本地导师团队自主开发创客师资培训课程,自编课程教材、讲义和数字化资源,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制作与程序设计” “App Inventor与智能机器人创意编程”“无人机(空中机器人)编程入门与实践”等系列人工智能师资培训课程,采用专家讲座、实操培训、主题工作坊、创客马拉松、网络课程等多种培训形式,部分解决了缺少人工智能教师的难题。近五年连续举办了8期教师继续教育20门创客教育和人工智能面授课程、10场人工智能专题实训课等,培训人数约6120人。市电化教育馆为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提供跟岗、体验和实习机会,开辟了与高校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的创新之路。

  (四)建立项目实践共同体,发挥我市优质师资辐射带动作用

  我市电化教育馆作为总牵头单位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广东省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重点项目,将我市在创客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研究和建设的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等通过实践共同体进行应用推广,在清远、阳江、揭阳、湛江等区域和学校落地。并依托共同体项目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为推动北部山区的创客和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工作提供指引与帮助。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联合相关教研单位和企业,在应用领域、师资培训、活动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华中师范大学广州研究院等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优化人工智能教师结构,培养具有过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胜任人工智能教学的骨干教师。

  三、关于为学校配置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设备

  (一)配备人工智能教学设备

  我市电化教育馆通过财政经费支持,逐年为创客空间和人工智能体验中心购置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切割机、无人机、虚拟与增强现实、物联网等设备与开源硬件实验套件,并通过购买服务支撑培训项目开展,保障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二)建设市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体验馆

  我市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开设了无人机及人工智能专题展示区、在创客空间引入教育机器人及编程智能相关的创客体验活动。我市电化教育馆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基础上,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体验馆,搭建了基于机器人和物联网的人工智能体验应用场景,自主完成了通过语音交互对智慧教室、智能家居等近20项控制和人工智能教学案例演示,展示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解决中小学缺少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展示平台的难题。

  (三)建设校级人工智能实验室

  我市通过教育信息化项目、科技项目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教学设备配备。按照市、区事权分开的原则,推动全市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校配备人工智能实验室。黄埔区发挥后发优势,按照教育部装备中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室建设指南,为20所学校配备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情境化教学。2020年市科技局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重大科技专项,拨付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广州学校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教育示范点和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

  下一步,我市将针对市、区财政事权分开,部分区域财力有限、无法统一配备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聚集的优势,鼓励企业参与我市人工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推动学校自建与按需租赁人工智能装备和实验室等方式相结合,解决实验室装备难题,深化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

  四、关于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

  (一)开发课程资源

  1.参与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开发。2019年,广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落地城市,市教育研究院、市基建和装备中心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参与编写并联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配备方案(试行)》及书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探路。

  市电化教育馆参与开发出版省级系列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教材和课程资源,编写《人工智能初步》和《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2.研发本地化人工智能教材。我市教育研究院编写的三到八年级人工智能教材,获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目前,已面向147所中小学约5万学生进行教材试验,拟送复审通过后成为地方教材。

  广州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自1994年开始编程一直是必修内容,全体中小学生必须经过程序设计学习。现在小学阶段学习Scratch,初中阶段学习App Inventor、Python等程序设计语言。市电化教育馆先后出版了《超有趣的少儿STEAM创客项目》《激光切割与LaserMaker》;依据新课标编写人工智能与STEM教育丛书《人工智能(高中版)》《App Invertor与智能机器人创意编程》《App Invertor与开源硬件创意编程》《智能机器人制作与程序设计》,同时制作了一批微课视频资源,为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师资培训提供教程和教学资源。

  (二)完善人工智能平台建设

  1.基于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置智能语音教学平台、3D仿真虚拟机器人、APP INVENTOR、AR课件平台等板块,汇聚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开展提供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环境。

  市科技局支持建立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科大讯飞机器人智能交互平台、佳都科技智慧交通平台、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平台、欧派智能设计与制造平台等 4 大平台获授牌“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

  (三)多措并举打造人工智能实践环境

  市电化教育馆已建成约占500平方米的综合型创客空间和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验中心,成为广州市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示范基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教师研修基地和教学资源开发基地,在推进全市创客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青少年科技馆建设人工智能教育专题展示区和体验区,多所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校建设校级实验室。依托区域“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我市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主阵地,有力支撑了人工智能教育。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应用内容、配套资源及环境设施投入,推进课程资源、实验硬件、网络平台三位一体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五、构建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推进策略

  基于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开放+交流+服务”综合平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一)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

  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习,构建认知模型、知识模型、情境模型,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类场景进行智能化支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机器自动组卷、笔迹手写同传、图像文字自动识别、机器自动批改试卷、自动生成错题本等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减轻教师负担,解决学生薄弱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探索智能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大数据,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为师生提供智能内容和智能工具解决方案。

  (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应用VR、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具有情境感、沉浸感、体验感的各种实验课程的学习体验。将人工智能教育与STEM、创客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基于VR/AR/MR技术的沉浸式学习,鼓励中小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开展项目式学习,参与软硬件开发、APP编写等人工智能科技探究和创作,提升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素养。

  (三)组织人工智能竞赛和活动

  自2000年开始,在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下,开展“广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包括数字作品创作、智能机器人、校园创客和人工智能项目,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创新人才。

  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市科协每年组织实施广州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覆盖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WER工程创新赛、FLL机器人挑战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学习、探索、研究和实践能力,宣传和普及人工智能及编程教育。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推动其理论、成果、案例、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实现突破。

  广州市教育局

  2020年9月17日

  (联系人:雷凤宇,联系电话: 2208364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