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38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0-09-24 17:11:38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0〕205号

夏凤华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疫后”应加强联动,促进大学生复学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提案》(第4038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团市委、市关工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夏凤华委员在9月18、22、24日进行了电话、信息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广州市属各高校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紧急通知》(粤教思函〔2017〕21号)和《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粤教思函〔2018〕28号)等文件精神,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等领导机构,由党委书记或校(院)长牵头,成员由学生、教务、团委、保卫、后勤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责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组成,各负其责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网络

  市属各高校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院(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宿舍长)四级心理健康管理体系,部分学校建立了校(危机干预小组)、专业职能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宿舍长)五级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市卫健委所辖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和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积极开展面向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和心理咨询援助工作。团市委积极建设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引入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参与相关求助个案的评估与管理。市妇联设立38613861妇女儿童服务热线,为有需要的青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扎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开设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选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自编教材,在第一、二学期完成36学时的课程学习。

  二是加强心理专业机构建设。各高校均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由学生工作部(处)指导开展日常工作,下设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心理测评室等场所。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引导。各高校自今年2月起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工作,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发布心理热线或微信、QQ等咨询途径,由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同时推送多期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5月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教育活动。针对新生入学、考试、毕业生就业等重要节点,开展学习适应、人际关系交往、压力调适等辅导。与卫健委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发动家长观看抗疫心理微课家长课堂的相关视频,家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是开展教师心理知识全员培训。根据省、市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专项培训,通过组织《疫情背景下的复学心理准备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解读<广东省高校复学前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引>培训视频》等培训,提高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提升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五是加强心理普查和危机干预。各高校每年对新生开展心理普查,今年疫情期间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线上量表测查、问卷等方式,对11万多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排查,对排查发现的有自杀自伤倾向、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造册,一生一案,分类开展跟踪辅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进行转介治疗。

  (四)帮助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为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就业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各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部门、学院、教师包干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心理调适。市人社局从7月1日起举办“阳光就业职为你来”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共有915家企业参会,提供招聘岗位3.44万个;举办“阳光就业,事业扬帆”就业创业指导线上讲座8场,重点宣讲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政策;建立在穗院校“就业创业e站”,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宣传、校企对接等校园活动。团市委组织线上专场招聘会7场次,累计吸引4649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实习岗位约14万,岗位浏览量超60万人次;录制就业求职“云辅导”,强化求职技能培训;组织“青创杯”第七届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创新创业青年搭建云端展示交流平台;加快推进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广州青年人才工作站等阵地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市相关职能部门将认真采纳你们的建议,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促进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将心理健康教师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落实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加强培训,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推进对高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全员培训,促进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意识和能力提升,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二)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各高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加大新媒体的运用传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援助与危机干预。继续加强各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室软硬件建设;整合学校、医院等各类资源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高校、专业医疗机构等心理求助热线,提高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服务的意识;继续依托高校心理咨询热线、市心理援助热线及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开展咨询。各高校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危机干预专家队伍,继续加强重点节点、重点群体学生心理测评,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辅导;完善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各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人社、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开展广州青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及企业招聘需求调研;开展青年线上线下招聘服务,联动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云招聘”活动;推出就业辅导“云课程”,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就业辅导课程。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做好“青创杯”第七届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评审及项目后续孵化扶持工作,推进《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和保障条例》立法工作,为青年人才提供法律、政策与资金扶持。

  感谢你们对我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0年9月24日

  (联系人:张恩暐,联系电话:2208375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团市委、市关工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