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111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2-04-22 10:34:40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2〕86号

覃红艳代表:

  您提出《关于全面推进校外劳动资源服务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建议》(第20222111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总工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4月13日通过电话、微信沟通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你提出的建议对于培养树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取向、构建职能部门协同育人格局、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和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尤其是2021年在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民生工作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聚焦劳动教育价值意蕴。一直以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聚焦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瞄准青少年劳动价值问题,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注重提升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确保绘就学生生命底色、成就学生幸福人生。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懂得生产技术,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家务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等方面的技能,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学习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劳动素养。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品质,自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形成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在劳动实践中追求幸福感并获取创新灵感,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二、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发挥广州对外交流的区位地理优势、城乡结合的自然资源优势、馆企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优势,将拼搏创新、敢闯敢试等文化资源,劳模工匠、高校专家等师资资源,非遗传承、职业体验等课程资源,企业单位、社会场馆等基地资源整合应用到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开放共享机制,有效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单一之困,形成丰富多样、体系建设、融合发展的广州劳动教育特色亮点。《广州:开放理念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宣传推介。

  三、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一是政府推动。市局全面谋划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谋划早、部署早、设计早,制度探索早、试验早、推广早。2021年,修订印发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印发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市级层面的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形成成体系的整体设计,从政府层面有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二是学术驱动。牵头市、区教研院,联动区级教研机构和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提高全市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深入研究涉及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改进、素养评价办法等重点工作,加大劳动教育理论探索研究,形成劳动教育学术成果,推动劳动教育实现创新发展。三是市区联动。打造区区有特色、校校有亮点、人人有特点的格局态势,多个劳动教育品牌活动亮点频出。开展中草药种植、膳食营养烹饪、美育劳动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视频征集活动,形成市级有计划、区校有落实,工作有联动、部署有回应的工作机制。同时,与中直、省直、市直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联动协同机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非遗传承等我市优势产为建立了良好关系。

  四、广泛整合各类实践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区劳动,每个学段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实践。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各级劳模、非遗传承人、南粤工匠、粤菜师傅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活动,全市500多所学校开展了8.6万个课时的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内容涵盖广绣、广彩、玉雕、木雕等50多个非遗项目。开展科技劳动教育进学校活动,通过科技人员进学校,围绕盆栽蔬菜栽培、香囊包制作、书签制作、植物拓印、岭南花文化等主题,开展主题活动54场次,惠及人数1万多人。与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学技术局共同开展“城市小菜园”中小学生主题作品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100项。联合广州日报开展“最美城市小菜园”评选、标识设计比赛活动。开展劳动实践“一日体验活动”“深度体验活动”和科技STEM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117所学校开展中草药种植劳动实践活动,组织2万多名学生开展学农劳动实践和结对共建劳动教育活动。尤其是建立APP预约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自由行,采取线上自愿随机预约方式,开展内容新、形式多、范围广的劳动教育自由行实践活动。通过城乡结对,鼓励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互换开展实践活动。统筹整合社会劳动教育基地优势资源,丰富劳动实践内容线路,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

  五、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打造“1+3+N”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即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个区级劳动实践基地和N个劳动教育基地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基地联盟。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试点学校、特色学校创建,成立学校劳动教育联盟。评选市、区级劳动教育基地57个,劳动教育试点、特色、基地学校246所。创建星级“校园小农田”学校、“城市小菜园”学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学校737所。构建政家校社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校际联动的资源体系。建立国有单位、公司企业、非遗工作坊等劳动实践场所开放机制,将永庆坊非遗街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广州绣品工艺厂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或街区打造成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借助广州社会组织集中、高等学校众多的优势,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场地不够等问题。促进各基地劳动教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形成因地制宜、综合实施、适应时代的劳动教育育人强大合力,形成劳动实践教育联盟和“大湾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开创了劳动教育共建共享的广州特色。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规范劳动教育课程课时、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优化劳动教育模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重点领域方向工作,全面推动广州“全国劳动教育基实验区”建设,努力把广州劳动教育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感谢你对广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广州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1日

  (联系人:夏世均,联系电话:020-2208373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园

  林局、市总工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