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16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2-04-27 10:50:08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2〕90号

谢静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第20222162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双减”政策要求多措并举,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您提出了做好幼小衔接,强化校内管理、深化高中招生政策改革等具体建议,对我市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感谢您的建议和支持。

  一、关于建立幼小定期沟通机制,做好“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我市制定了《广州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主要举措有: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市区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根据实施方案,我市组建专项工作团队,深入越秀、海珠、南沙等区开展专题教学视导,组织召开系列“校-园”联合教研活动。下一步,我市将组织各区实验点开展幼小衔接阶段性经验成果总结,加强共建共享,定期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活动,继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关于强化校内管理,拓宽课外培训渠道,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果巩固的建议。

  我市持续强化校内管理。一方面,做强学校育人主阵地。以“三提两优一减”(“三提”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两优”即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和作息安排、创设午休平躺睡条件;“一减”即减少考试次数)为主要举措,全面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打出作业减负提质“组合拳”,推进校内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并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实施重点学科提质与区域教研帮扶专项行动,建设“广州共享课堂”,为教师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教研,学生进行复习预习等提供应用场景;开展中小学教师“三类四阶段”全员进阶式培训,开展基于“四个评价”引领的教学评价改革实践行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持续优化。另一方面,多措并举促进课堂提质增效。一是研制发布工作指导方案。针对教学提质增效,先后发布《广州市构建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教学评新生态行动方案》《广州市开展重点学科提质与区域教研帮扶专项行动方案》《广州市“双减”专项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二是组织专题研讨培训活动。为推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先后组织举办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天河)研讨交流会、教研赋能“双减”提质增效(省实)现场会。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构建市区校融合教研机制,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新生态行动为抓手,引领推动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继续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校内提质增效。

  我市积极拓宽课外培训渠道。1月7日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全力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就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校外资源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资源,与青少年宫、高校、体育或科技类社会组织等单位合作,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截至4月6日,引入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943所,占比71.98%。例如增城区清燕小学与华商学院学生合作开展课后服务;莲塘小学联系区戏剧曲艺家协会邀请本土优秀粤剧粤曲演员进校传承粤剧文化等。海珠区推行“点餐制”素质托管模式,整合区少年宫、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资源,开设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实现“点餐”到校,2021年秋季学期共开设2175门素质拓展课程。下一步,我市将指导各区各校继续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资源,打造更加优质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此外,我市支持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有关具备资质的机构主体依法依规开展公益性校外培训工作,扩展培训功能,提高服务覆盖面。按照有关政策安排,我市已建立每年1月和7月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的制度。2022年1月,全市11个区均首次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今后将持续抓好政策落实。

  三、关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科技赋能的建议。

  我市大力提升线上教育质量。一是依托“穗好办”平台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二是开展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共享课堂”等方式推动名师资源全市共享及线上线下学习相融合。截至4月14日,已录制4873节线上课程。三是推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全市设立147所人工智能课程改革试点校,印发《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方案》,推动全市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开展智慧阅读,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普及工作方案》,推动全市智慧阅读普及。推动智慧课堂建设。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广州共享课堂”的推广与应用,发布“广州共享课堂”应用指引和第二季度录制工作方案,推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强化教育信息化等科技力量赋能教育。

  四、关于完善激励导向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建议。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统筹配置,从供给侧发力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编制结构,2017年至今,共核增了4517名事业编制用于支持区级基础教育事业,其中2020年,将市盘活的2286名事业编制调增至各区,专项用于基层教育领域的编制需求。下一步,我市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指导各区做好编制动态调整和统筹使用工作,加大教师编制保障力度;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托管服务财政补助办法,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合理取酬。

  五、关于深化高中招生政策改革,从源头上缓解家长的普遍焦虑情绪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我市在上级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进中考改革,已出台《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稳步推进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充分体现“一个导向+四个有利于”,即:体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多元优质办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完善招生录取模式。深化名额分配招生,探索开展自主招生,健全中职学校招生录取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是优化投档录取规定。2021年录取批次由往年7批调整优化为4批,增加批次志愿个数,形成更加合理的志愿梯度,降低考生理解和填报志愿的难度。下一步,我市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完善高中招生政策。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6日

  (联系人:李柯柯,联系电话: 2208368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