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0222089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A类
穗教案〔2022〕95号
刘健雄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开展“三个一”校园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的建议》(第2022208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4月15日-20日和您通过电话、微信联系。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校园管理者及教职工急救意识薄弱,不敢救;校医急救知识与技能匮乏,不会救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校园急救技能普及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政策先行,建立联动机制
2019年,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和市红十字会联合转发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红十字会关于印发广东省医校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粤卫函〔2019〕617号);2020年12月,市教育局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穗红〔2020〕36号),要求市属各学校进一步完善组织和机制,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纳入健康教育工作部署,指导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有效提升学校卫生应急、传染病等突发事件防控能力。
(二)课程实施,纳入日常教学
2005年,市教育局联合市红会印发《关于在学校开展普及救护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红十字会、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学生中开展救护知识培训,把应急救护和防病知识纳入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中。中国红十字会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了一套《学生生命安全读本》,分别为教师读本、小学生读本和中学生读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讲解公共卫生知识以及预防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方法,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和掌握基本的自救措施。
2019年,市教育局下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立足工作职能,结合我市健康教育现状,组织专家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编制了《广州市健康教育教学参考》(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其中高中版本编入了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救护等知识内容,把应急救护知识纳入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
2021年,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学校卫生室(保健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明确将急救知识技能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利用应急演练和军训等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推进学生徒手心肺复苏普及教育,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三)职责明确,推进应急培训
1.不断加强学校卫生从业人员急救培训。
市教育局近几年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组织学校卫生从业人员加强卫生健康专业知识学习,组织新入职校医进行岗前培训,按省、市、区三个层级组织卫生从业人员参加由市红十字会组织校医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通过参训、互训等形式实现培训全覆盖,提高学校卫生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应急救护能力。
2022年,市红会将加强与市教育局联动,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组织开展校医急救培训与健康专题培训,推进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预计覆盖 400人。
2.持续开展高一新生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及教育。
2018年,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举办高中学生徒手心肺复苏普及教育试点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广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专家对协和中学800多名高一新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培训。经过规范化的指导和练习,参加培训全体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100%。
2019年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继续落实上级要求推进该项工作,7-12月安排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进入60多所高中(中职)学校,对学校35233名高一(职一)新生普及基本急救理论知识和徒手心肺复苏实操技能,经过培训且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学生徒手心肺复苏培训证》。学生(随抽1221人)对培训项目进行不记名满意度评估,整体满意度为98.7%。
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高一(职一)新生徒手心肺复苏技能普及教育,统一为学校教学培训提供线上平台资源,由学校具备培训资格的卫生工作人员利用学生军训、团体活动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共覆盖122所高中(职中),合计68446名高一(职一)新生参与。
2021年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开展高一级新生徒手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普及教育活动共20场,共培训高中(中职)一年级学生10563人,100%通过培训考核。培训开展期间,项目组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向新生强调了应急救护“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逐一讲述了心肺复苏时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以及心肺复苏与AED的结合使用等,让学生们切实有效地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急救技能学习活动。
2016年市红会举办广州市中学生急救技能大赛;依托青少年科普中心面向亲子家庭举办关于红十字急救知识主题宣讲活动;将科普大篷车开进学校,展示急救技能,引导青少年关注和学习急救技能;组织红十字青年参加“港澳深穗珠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英雄广场、越秀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宣教和展演活动。
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借助“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公众号、官网等新媒体向师生、家长推送宣传应急救护相关知识、技能要点,引导大家逐步掌握救护技能;制作了“常见意外伤害救护教学”、“心肺复苏术”等视频和Flash动画,并给学校派发了相关的宣传资料(如宣传海报、救护讲座PPT、校园应急救护指南小手册等)。2021年通过公众号举办了中小学生红十字会急救知识线上竞答活动,活动约有7万名学生参与,公众号总浏览量超过20万。
(四)全面拓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
从2015年至2019年5年间,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大力推动“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模式,将市红会应急救护培训内容纳入其中,举办多期“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利用广州地区丰富的医科院校大学生资源开展“同伴教育”。医科院校每年与300所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健康教育活动。其中涉及应急救护技能宣传教育内容的活动达到200多场,参与学生4万人次。市卫健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协助幼儿园和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普及面广,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校园急救教育,不断提高了教职工、学生的急救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关于校医室医疗急救设备配置不足,不能救的问题
(一)市教育局积极推进自动人体除颤器(AED)进校园
据统计,我市现有89所学校(校区)已通过自行购买、社会捐赠等形式配备AED设备,合计114台。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合作建立中学急救培训实践基地,并为四所学校捐赠14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积极推动“AED进校园”。
(二)市红会开设AED培训课程,在公共场所设置AED
市红会自2017年将AED培训纳入了急救培训课程,以理论讲授、现场展示、实操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科普除颤仪使用方法,为设置和公众使用AED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对培训考核通过的学员颁发“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自2017年起,动员社会力量,在人群密集场所(含大学校园)推动AED的设置。
三、存在困难
近两年因疫情原因影响,进入校园急救现场培训有所减少;另财政预算大幅压缩,多数学校未安排购买AED的经费,且配置后也需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培训。
四、下一步措施
《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将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将继续联动卫健委、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教职工和高中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指导学校配置AED等安全设施配置,为学生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具体措施如下:
(一)继续开展中小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和指导
1.在高一新生中继续推进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及教育。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将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在全市高一新生中开展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及教育,计划培训人数覆盖10000人,培训内容融入高中生军训特定时期必修科目,常规培训纳入生命教育课程。
2.进一步丰富宣传普及应急救护教育形式。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将加大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教育的力度,推出线上课程,同时印制相关的宣传材料发放到各区各校,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氛围。
3.加强对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社团的专业指导。鼓励、支持学校成立组建相关社团组织、开设校本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积极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与一些材料的支持。同时注意找典型,树榜样,推广学习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及技能的好经验。
(二)继续推进AED进校园
1.编研学校装备指南。教育部、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装备标准均未要求学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市卫健委正结合2022年广州市民生实事“扩大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数和覆盖范围,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项目,积极推进我市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市教育局下属市教育基建和装备中心将参照该配置方案编研《广州市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装备配置指南》《广州市普通高中基本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将AED纳入选配装备。
2.计划推进学校配备。市教育局将“学校应当配备自动人体除颤器,并保证其处于适用状态”写入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学校安全条例》,有计划积极推进学校配备自动人体除颤器。
3.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广东省人民医院计划每年在合作的四所学校中至少开展2场急救培训,培训对象涵盖学生及教职工。2022年,市红会将加强与我局联动,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组织开展校医急救培训与健康专题培训,推进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积极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校园开展“三个一”急救系统建设,提升学生健康急救素养,推进校园急救教育与安全建设,最终推动整个社会急救知识与技能提升。
感谢您对我市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4月27日
(联系人:谈蔚清,联系电话:020-8377128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