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2206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2-05-13 14:45:31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2〕127号

魏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背景下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建议》(第2022220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妇联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并于4月25日至29日与您通过邮件及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建议通过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推动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联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市“双减”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关于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

  2021年12月,我市已出台政策明确向提供午休、课后(包括初中晚自习)和假期托管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给予财政补助,明确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保障教职工合理取酬,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供经费保障。2022年1月7日,我局发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全力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校内课后服务产生的成本,由政府、学校、家长共同承担。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学校可采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鼓励社会捐资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牵头部门,待省明确我市相关定价权限后,将结合实际,按照定价权限,履行定价程序,及时出台有关收费指导政策。

  二、关于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的建议

  一是《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全力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已就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校外资源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二是教研部门将校内课后服务情况纳入义务教育教学视导的重要调研内容,促进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做好作业完成指导。三是学校建立评估机制并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学生、家长、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确保课后服务质量。例如荔湾区不定期通过数据核查、实地调研、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评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黄埔区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论坛、家长互助中心等多种形式组织家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监督评价,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对课后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等。

  三、关于推动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家校联动的建议

  在与课堂教学联动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目前,我市课后服务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小时基本托管服务,在做好基本托管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和倡导学校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办学特色、学生成长需求,提供素质拓展服务。

  在强化家校联动方面,多措并举加强家校合作。一是研制多项家庭教育指导性文本,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性意见。2021年7月发布《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试行)》,11月出台《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家庭教育专项课题,编制《广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和《广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家长、教师系列)《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考评细则》。研制《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遴选15个广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完善家访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支持体系,构建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二是组织各类家校同促“双减”活动。召开“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研讨会、家庭教育促进法视频宣讲会,举办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展示交流暨研讨活动,开展“童颂同悦·好家风”短视频及作文大赛,组织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推出“双减”下的家庭教育Q&A共10集,拍摄“羊城家校共育微视频”。积极参与广东省家风家教志愿服务。三是用好智慧教育提供优质菜单。开展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家长学校’”系列直播16期、受众420多万,依托2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讲座1568期、受众546万,探讨“双减”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直面工作困难,找适合的解决方案。

  四、关于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的建议

  我市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型课后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相关制度。印发《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全力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合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建立第三方社会机构退出机制等要求。二是规范引入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遴选资质齐全、质量高、信誉度好的机构入校提供课后服务。截至4月6日,我市共943所义务教育学校引进341家非学科类机构入校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例如海珠区推行“点餐制”素质托管模式,整合区少年宫、非学科类机构等资源,开设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实现“点餐”到校,2021年秋季学期共开设2175门素质拓展课程。三是统筹利用高校、体育或科技类社会组织等资源。例如增城区清燕小学与华商学院学生合作开展课后服务;挂绿小学邀请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对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提供支持;莲塘小学联系区戏剧曲艺家协会邀请本土优秀粤剧粤曲演员进校传承粤剧文化等。

  下一步,我们将适时完善校内课后服务配套机制,完善家访制度,健全学校主导、教师参与、家长配合、社区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推进校内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双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5月13日

  (联系人:邓睿智,联系电话:2208368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