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3025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2-07-27 17:11:11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2〕176号

张华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广州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第2022302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民政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认真研究,并与您于7月22日进行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特殊教育基本情况

  全市目前共有19所特殊教育学校,各区至少有一所特殊学校。截至2021年底,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共1154所,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安置率达99%,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比例超过50%。

  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统筹指导。出台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转介安置等方面政策文件。建立了八部门共同组成的特殊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级安置网络建设,逐步增加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资源,促进“两头延伸”。成立市级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升适龄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专业化和安置的科学性。形成特殊教育教研“市-区-校”三级科学统筹机制。指导各区做好特殊学生“一人一案”个别化教育工作。二是不断提高普惠力度。推进特殊学生15年免费教育。出台《广州市基础教育阶段特殊学生营养午餐补贴的实施意见》,提供在校特殊学生营养午餐补贴。建成资源教室286间、特教班64个,资源教室覆盖11区、特教班覆盖10区。

  二、我局落实提案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关于继续扶持推进特殊教育“一贯制”建设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特殊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加快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障人高中阶段教育,形成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中职学校启能班、中职教育随班就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体系。目前,我市有9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高部为特殊学生提供职业高中教育;市启明、市启聪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普通高中;7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中职启能班;27所学校开展高中阶段特殊学生随班就读。2021学年,全市特殊教育高中阶段在校生有730名,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在读118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在读400人,普通中职学校启能班和随班就读212人。

  根据特殊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多样的个性化的专业课程和培训,如针对视障学生开设中医(推拿)专业,面向听力障碍学生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烘焙和美容选修课程,面向智力障碍学生开设中西面点、汽车美容、园艺等技能培训和美术、陶艺、超市、茶艺等工作坊,给残疾学生传授工作技能,学习就业知识,探索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式和职高“政校企多方合作”模式,建立合理合规的运作机制,为特殊学生教学实践、就业等提供支持。

  广州市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和开设启能班,招收中轻度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初中毕业生,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后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启能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生活(指自我照顾的生活能力)、社会生活(指团体关系的生活能力)、职业生活(指未来工作的能力,包括行业知识、基本技能及职业道德等)等三大领域。学校均设有专门负责综合职能教育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职种尝试,评估学生工作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及工作性质,制定个别化转衔计划,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应的工作和生活训练,让心智障碍残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截至2021年,已有百余名残疾学生在中职启能班就读。2022年,广州市荔湾外语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学校、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黄埔区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学校开设中职启能班,开设专业涵盖文秘、面点烘焙、工艺美术专业、汽车美容装潢、园林、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经报名面试甄选,共有54名学生被录取。

  接下来,我市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拓展学段服务,切实推动部分未开设职高部的特殊学校加快学段延伸。

  (二)关于增加高等教育的特殊生学位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开设了华南地区第一个聋人高等教育大专班。2020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进行整合提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名义继续开办广东省聋人大专班,在全省范围内招生,是全省唯一一所开办聋人高等教育的院校。聋人大专班设视觉传达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三个年级,六个班,在校聋生196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向1361名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发放教育奖励金319万元,全市共有727名残疾人圆了大学梦。近三年来,我市招录的残疾人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每年均有百余名残疾考生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各高等院校学习深造,更有不乏优秀残疾学生取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自开办聋人大专班以来,共有655名聋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已有485名毕业生,97%的聋生顺利毕业,融入社会,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实现自立自强并服务社会。2021年,广州市启明学校全盲学生王广彬参加普通高考,顺利被星海音乐学院录取。

  进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阶段,我市将加大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保障残疾学生参加高考,为残疾学生办理高考合理便利申请,积极鼓励残疾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教育学校学习。支持和指导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继续做好聋人大专班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争取教育部和广东省支持指导有条件的市属院校,探索开展聋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提升培养水平和层次。

  (三)关于加强对特殊教育,尤其是对融合教育宣传的建议。

  我市不断挖掘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专业优势,整合教育部门、市残疾人联合会、社会组织机构等的资源,为来自全市特殊教育资源教师、普校特教班的老师和家长持续开展各类培训、指导和交流,扩大特殊教育宣传。每年为300多名来自全市各学校的资源教师开展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专业培训。每年开办1-2期家长培训指导班,累计共开展家长培训415次,7206人次参加。在招生工作中,每年特殊教育学校官方平台公开发布学校招生简章,在义务教育学生报名系统中进行学生特殊教育需求摸查,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宣导。同时我市支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广州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每年分别开展 “融爱行”融合教育宣导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业务研习等培训。

  2014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为实践平台,丰富社会组织参与特殊儿童关爱服务资金多元筹措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支持特殊儿童关爱工作局面。近三年来,共有17个社会组织实施的24个创投项目活动获得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为特殊儿童提供社会融入、家庭支持等关爱服务,累计资助金额达260多万元。

  开展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畅通236条“红棉守护”热线,线上线下为有需要的特殊困难群体家庭提供政策普及、家庭教育等专业服务。持续推进“青年地带”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为特殊困境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犯罪预防等服务。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指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加大家长对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的关注和接纳程度,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2021年发布《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试行)》,在全员全面的基础上,把病残家庭作为重点家访对象,制定家访方案,学校每学期在家长中开展1次以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班主任每学期与每个家庭直接沟通联系不少于1次,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我市将继续关注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制定实施个性化工作方案,结合家庭和学生发展实际采取措施,安排专人专项跟进和跟踪。继续健全工作支持体系,夯实“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学生家庭”互联共通、协同育人的工作网络,落实各学校每年组织2次以上家庭教育实践进社区活动,持续加强对特殊教育尤其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政策宣传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接下来,我市将在国家、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指引下,结合我市特教实际情况,出台广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健全特教体系、深化融合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支撑能力,大力提升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7月27日

  (承办处室:基础教育处,联系电话:22083683、2208367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民政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