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5021号提案答复的函
A类
穗教案〔2022〕172号
陈以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社会资源 优化我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建议的提案》(第5021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民政局、市残联、市财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7日、11日、13日进行电话、微信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特殊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19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直属特殊学校15所,各区至少有1所特殊学校,市残联直属3所,市民政局直属1所。截至2021年底,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共1154所,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安置率达99%,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比例超过50%。目前我市普通学校建有资源教室286间、特教班64个,资源教室覆盖11区、特教班覆盖10区。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巩固确保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零拒绝”。
二、我局落实提案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关于加大培育孵化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建议。
我市历来重视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积极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助残事业。一是加强统筹指导。为维护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出台特殊教育政策。2018年,出台《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机制,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级安置网络建设。其中送教上门实施分类管理,对重度残疾学生,由各区教育、康复机构统筹安排教育资源,街道和残联配合提供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基本康复指导等服务;对极重度残疾学生,以街道和残联提供定期康复训练服务为主。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制定的标准。持续投入市级特殊教育专项经费。除常规经费外,额外补助各区资源教室、特教班建设等工作经费。推进特殊学生15年免费教育,各区对学前特殊幼儿据实减免保教费。对高中阶段特殊学生进行免学杂费补助,实现15年免费教育。2021学年起,各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提供在校特殊学生营养午餐补贴。2022 年安排 1.31 亿元用于支持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等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运行和开展业务,培育和发展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服务类社会组织。三是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渠道。2018年,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规定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金、年度报告等方面无不良记录的社会组织均可参与竞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并破除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性限制。四是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为实践平台,丰富社会组织参与特殊儿童关爱服务资金多元筹措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支持特殊儿童关爱工作局面。近三年来,共有17个社会组织实施的24个创投项目活动获得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为特殊儿童提供社会融入、家庭支持等关爱服务,累计资助金额达263.5万元。五是推动孵化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出台《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管理办法》,支持市直部门建设有特色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项目策划等服务。
(二)关于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和社工建设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和行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致力搭建培养和交流平台。有效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以“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依托,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全员培训;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开设10个专项培训项目;与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合作,每年开展面向全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支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开展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影子老师培训。依托广州市康纳学校举办论坛、研修班、交流会等各类专业会议和培训班,通过跟岗培训、外展服务、高校教学实习等形式多样的培养。定期组织特殊教育 “三项”评比活动,以评促发展。二是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市福利院针对院内孤残儿童社工联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跨专业服务团队,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在解决孤残儿童心理情绪问题、偏差行为、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孤残儿童各项成长需求。
(三)关于加强特殊儿童教育服务类社会组织规范管理的建议。
一是建立残疾人服务准入标准,推进康复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2019年,我市出台《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等6部门关于印发广州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管理办法的通知》(穗残联规字〔2019〕1号),对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人员、场地、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师生配备比、场地安全等提出规范要求,建立了残联、教育、民政、人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建立了各类精准康复服务的准入标准和量化考核机制。二是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价,强化定点康复机构管理工作。为保障我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我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服务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维护康复资助申请人的权益,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民办定点康复机构进行服务督导和服务评价,并建设广州市残疾人康复资助服务管理系统,对康复训练对象接受的机构康复训练服务进行智能化记录。目前APP尚在开发阶段,计划于年内完成测试并投入使用,通过提供涵盖康复训练考勤、服务记录、居家康复指导等的功能,切实保障我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服务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发展,推动各部门联动,在政策落地、资源保障、队伍建设、管理规范、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不断完善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保障机制,增加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专业资源,加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规范康复教育机构的运行监管,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7月20日
(承办处室:基础教育处,联系电话:22083683、2208367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