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069号重点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2-12-28 16:13:27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2〕211号

民进广州市委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提案》(第1069号,以下简称《提案》)被列为2022年广州市领导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由广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飞同志督办,市政协副主席张雅洁同志配合督办。我局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牵头成立了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等办理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重点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069号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经综合各办理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您委提出的建议对推动形成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整体合力、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管理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特别是2021年以办理“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民生实事为载体和契机,我局及各办理单位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聚焦劳动教育价值意蕴

  一直以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等相关职能单位,聚焦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瞄准青少年劳动价值问题,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注重提升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确保绘就学生生命底色、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一是聚焦培养劳动能力。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懂得生产技术,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家务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等方面的技能,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学习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劳动素养。二是聚焦培养劳动精神。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品质,自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形成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在劳动实践中追求幸福感并获取创新灵感,树立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等相关职能单位,发挥广州对外交流的区位地理优势、城乡结合的自然资源优势、馆企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优势,将拼搏创新、敢闯敢试等文化资源,劳模工匠、高校专家等师资资源,非遗传承、红色教育、职业体验等课程资源,企业单位、社会场馆、自然教育场域等基地资源整合应用到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尤其是把广州科技资源、工业资源等优势产业资源纳入劳动教育,积极构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开放共享模式,有效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单一之困,形成丰富多样、体系建设、融合发展的广州劳动教育特色亮点。《广州:开放理念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宣传推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三、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

  一是政府推动。依托现有组织架构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分管市领导牵头+市教育局主抓+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等职能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工作合力。市教育局全面谋划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谋划早、部署早、设计早,制度探索早、试验早、推广早;2021年,修订印发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印发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市级层面的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形成成体系的整体设计,从政府层面有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二是学术驱动。市教育局牵头市、区教研院,联动区级教研机构和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提高全市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深入研究涉及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改进、素养评价办法等重点工作,加大劳动教育理论探索研究,形成劳动教育学术成果,推动劳动教育实现创新发展。我局牵头的《广州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模式的创新研究》研究课题获得省教育厅审核立项通过。同时,制定“双减”背景下,不同学段学生家务劳动清单、校内劳动清单、校外劳动清单;启动“双减”工作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作业设计与实施成果征集活动,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发展,发挥劳动教育在“双减”中的特殊作用。三是市区联动。市教育局着力打造区区有特色、校校有亮点、人人有特点的格局态势,多个劳动教育品牌活动亮点频出。开展中草药种植、膳食营养烹饪、美育劳动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视频征集活动,形成市级有计划、区校有落实,工作有联动、部署有回应的工作机制;同时,与中直、省直、市直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联动协同机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非遗传承等我市优势产业建立了良好关系。

  四、广泛整合各类实践资源

  一是整合教师资源。市教育局邀请各级劳模、非遗传承人、南粤工匠、粤菜师傅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市总工会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各行各业劳动模宣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二是整合课程资源。市教育局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引领,注重课程育人导向,以课程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与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学技术局共同开展“城市小菜园”中小学生主题作品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100项。联合广州日报开展“最美城市小菜园”评选、标识设计比赛活动。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活动,全市500多所学校开展了8.6万个课时的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内容涵盖广绣、广彩、玉雕、木雕等50多个非遗项目;推出“非遗课来了”系列课程,包括广彩、广绣、灰塑、榄雕等多门体验课程,促进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科技劳动教育进学校活动,通过科技人员进学校,围绕盆栽蔬菜栽培、香囊包制作、书签制作、植物拓印、岭南花文化等主题,开展主题活动54场次,惠及人数1万多人。三是整合实践资源。市教育局开展劳动实践“一日体验活动”“深度体验活动”“羊城学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科技STEM、3D打印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117所学校开展中草药种植劳动实践活动,组织190所中小学、2万多名学生开展结对共建劳动教育活动和学农劳动实践,鼓励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互换开展实践活动。统筹整合社会劳动教育基地优势资源,丰富劳动实践内容线路,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开设APP预约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19条劳动实践自由行线路,采取线上自愿随机预约方式,开展内容新、形式多、范围广的劳动教育自由行实践活动。四是整合科技资源。广州作为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策划开展科技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已成为发展劳动教育的趋势。市教育局扩大劳动教育的外延,将科技融入劳动教育过程,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市农业农村局在科技活动周设置各项专题活动,以专业展与公众展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接触大自然和农业的机会。

  五、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联盟基地。市教育局打造“1+3+N”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即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个区级劳动实践基地和N个劳动教育基地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基地联盟。二是评定学校基地。市教育局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试点学校、特色学校创建,成立学校劳动教育联盟。评选市、区级劳动教育基地57个,劳动教育试点、特色、基地学校246所。创建星级“校园小农田”学校、“城市小菜园”学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学校737所。三是运用非遗基地。积极构建政家校社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校际联动的资源体系,建立国有单位、公司企业、非遗工作坊等劳动实践场所开放机制。市文广旅局将永庆坊非遗街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广州绣品工艺厂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或街区打造成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市林业园林局组织推动全市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全市已建成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华南植物园、动物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14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开展森林手工步道、“垒土窑”劳动教育课程、耕耘记·劳动之美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拓展劳动实践基地。四是依托科普基地。市农业农村局依托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果树研究所、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等局属单位科普基地,开展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广州科技资源。五是借力高校基地。市教育局借助广州高等学校众多的优势,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场地不够等问题。促进各基地劳动教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形成因地制宜、综合实施、适应时代的劳动教育育人强大合力,形成劳动实践教育联盟,开创劳动教育共建共享的广州特色。

  六、搭建劳动教育展示平台

  一是搭建活动展示平台。2021年11月,市教育局组织各区、各相关学校开展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全面展示广州市劳动教育成果及特色。从2021年起,我市依托各类全市性、区域性劳动教育活动,全面展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为市、区、校建立交流展示平台。二是搭建网络展示平台。市教育局在市官网主页开设学校劳动教育专题网页,发布市区校劳动教育动态,公布劳动教育政策制度规定,宣传各区各校劳动教育特色亮点做法。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系统科普资源,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借助主流媒体与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农业科普渠道。三是搭建应用信息平台。市教育局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劳动实践体验活动”预约报名小程序,方便全市中小学生通过网上预约报名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活动。依托“广东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体验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情况作为评价内容,采取写实记录、评语评价和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等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记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为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或参考。四是拓宽劳模精神宣传平台。依托市教育局开展的“羊城学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市总工会将“红色工运”大篷车开进校园巡展宣讲,擦亮“劳模工匠进校园”品牌;打造广州首列劳动主题地铁列车、首个劳模工匠主题地铁车站、首个新时代劳模工匠馆、主题公交车和主题客轮,每年在广州塔亮灯致敬劳模先进和劳动者;依托全媒体平台推出“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拍摄“纪念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00周年”主题纪录片,并设置流动展览,广泛宣传红色工运历史;2022年“五一”期间联动全市各区各单位电子屏及全市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等12.3万个电子显示终端,滚动播放公益宣传海报,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照提案中的意见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加强各市直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推动优势产业与劳动教育融合,加强湾区劳动教育区域联动,形成劳动教育整体合力;二是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规范劳动教育课程课时、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优化劳动教育模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重点领域方向工作,不断夯实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品牌创建和亮点提炼,深化劳动教育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全面推动广州“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努力把广州中小学劳动教育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感谢民进广州市委会对广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广州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12月28日

  (联系人:夏世均,联系电话:020-2208373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总工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