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16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3-08-02 18:36:15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3〕197号

霍婉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广州中小学校园的提案》(第411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教育研究院等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结合文化工作大调研,经对提案内容专题研究,并与委员在7月20日进行了电话和微信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顶层设计

  我市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局印发精神文明建设及德育工作计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结合“双减”政策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2022年10月我局印发《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注重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美育教材,积极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赛事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二、积极推进经典诵读和戏曲、中医药、书法、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区域学校特色覆盖更多学生

  (一)大力推进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

  紧扣重要节点,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粤港澳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活动、粤港澳大湾区首届青少年演说大赛活动、红色故事有声书征集评比等活动,有效引导广大青少年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

  (二)积极开展粤剧进校园工作

  2021年组织开展广州市“粤剧进校园”中小学高水平团队粤剧交流展演活动,选取了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从化区等5个区的中小学共16个节目参加,为大家上演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粤剧盛宴,展示了粤剧新生代的魅力。2022年开展中小学粤韵操提升交流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发展,营造健康、文明、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已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广州历史》(七至八年级)及《广州地理》(八年级,含光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中有“粤剧声声传万家”的主题,包含了让学生了解粤剧历史、采访粤剧名伶、动手制作粤剧服饰、剪纸脸谱、学唱粤剧、学走台步,掌握粤剧基本手势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粤剧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热爱粤剧,传播粤剧文化的热情。通过教材落实课程要求,促进优秀广府文化全面传承。

  (三)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是认定60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2020年至2022年,累计开展科普活动1268场,其中学生科普讲座587场,实践活动354场,教师培训327次,累计覆盖广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超过20.2万人次。二是组织40所学校开展中草药种植劳动实践活动,2020年至2022年,已向试点学校提供了13500余株育苗、1500余人份鉴定药材材料、1200余人份艾香制作材料、320余人份戥秤使用教学药材材料、1500余人份山楂丸制作材料,指导超过7500名师生参与种植了五指毛桃、两面针、积雪草、白芍等65个品种中草育苗,开展了25次线上培训,含17场科普讲座,参与培训的师生超过45000人次。

  (四)大力推进书法进校园活动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安排书法随堂练习或集中学习。各学校运用橱窗、场室、围墙作为书法长廊介绍书法,不断营造学校书香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举办广州市中小学师生书画及手工艺作品比赛、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国梦 延安情”庆祝建党100周年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书画比赛等活动,参与学生10余万人次。

  (五)大力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基地”,开展武术、醒狮、舞龙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二是邀请传统武术明星、南派龙狮传承人进校园授课,我局与禅武国际联盟签订框架协议,构建“联盟-学校-家长”的学校武术发展格局,引导学生参与民俗文化体育。三是组织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赛,举办广州市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涵盖了武术项目在内的12个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参赛学生4800多名。

  (六)创新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一是建设命名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永庆坊等一批传统文化类型的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并依托营地(基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讲解员们在营地(基地)实践锻炼后,在学校通过主题队日、队活动课、红领巾广播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队员们讲述传统文化故事。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课堂。录制传统文化主题云队课,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面向全市中学团学干部、团员开展2023年度春季开学季中学团校开课日,并进行线上直播课,覆盖全市中学、中职、技工学校,点击量达20.4万人次。三是开展红领巾奖章“先锋章”“非遗小使者章”等特色章争章活动,激励少先队员通过争章活动,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四是开展“繁星计划”助力乡村学校建设,由团市委牵头,整合市少年宫、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公益组织等文化资源,面向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的乡村学校,组织书法、剪纸、茶艺、揽雕等师资力量,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体验活动,直接到乡村学校为学生授课,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校内就能学习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服务于中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广州市内许多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非遗街区,已打造成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教育的实践场所。如粤剧艺术博物馆、永庆坊非遗街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广州绣品工艺厂、米机王咏春拳馆、老西关濑粉店、天河珠村和黄埔区的乞巧工作室等,都举办了很多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二)持续开展“非遗在校园”活动,让非遗代表性项目转化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现全市已有500余所学校长期开展“非遗在校园”实践,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多个教学培养阶段,这些“非遗在校园”的校内活动中,有粤剧、古琴、广绣、广彩、玉雕、木雕、珐琅等50多项非遗项目。

  (三)长期举办“非遗课来了”活动,设置专题以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指向的系列课程。如青少年广彩体验课、广绣体验课、灰塑体验课、榄雕体验课、广式家具制作技艺体验课、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体验课、沙河粉制作体验课、陈李济陈皮制作体验课等,使广大中小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会制作传统工艺品、实用器具、美食和养生中药。

  四、各部门联动,推进中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市妇联积极开展“花城人家 文明传家”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动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用“家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团市委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内涵丰富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引导少先队员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五、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加强资源配置,进一步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教育。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区各级宣传文化与教育部门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支持全市中小学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感悟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全市中小学进行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广泛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创新使用当前流行科技元素和手段,全方位宣传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开发各类相关的书籍、影视、动漫、文创等文化产品,用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州故事,广泛传播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让中小学师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创新发展。

  (二)广州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省粤剧院等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通过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广州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增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持续开展岭南传统文化优秀节目展演活动、课本剧创编与指导能力提升交流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擦亮文化品牌,彰显文化特色;引导广大家庭在建设好家庭、树立好家教、传承好家风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开创广州城市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继续做好长远规划。市委宣传部下一步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岭南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把图书馆之城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文艺精品创排的成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文物知识和优秀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努力让校园师生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岭南文化,怀着敬畏之心,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热爱并自觉保护传承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广州文化,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广州市拥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体系、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基于广州历史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设计。以岭南文化等为主题,整合博物馆等的历史教育资源,积极协调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推动具有广州特色的实践教育发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与指导!衷心希望您继续为我市教育事业建言谋策!

  广州市教育局

  2023年8月2日

  (联系人:卢传辉,联系电话:2208375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