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5020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3-09-01 11:00:56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3〕208号

郭东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学校社工站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修改)的提案》(第502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民政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5日进行了电话和信息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强专业队伍。一是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截至今年8月,全市中小学(含中职学校)专职教师配备率达到80%,其他未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100%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实行每月通报制度,推进全市中小学1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强化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层分类培训,部署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全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及以上培训;定期邀请专家面向心理教师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特殊群体心理调适工作辅导等相关讲座。二是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市民政局会同团市委在全市开展“青年地带”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设立23个服务站点、培养80余名专项社工人才,重点为有心理行为问题青少年及困境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家庭关系调适、帮扶矫正、犯罪预防、法律知识教育等社工服务,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推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全市关爱未成年人氛围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二)建立预警机制。全市各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全员心理排查,2022年以来共排查学生476.71万人次。制定《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指引》《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引》,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中小学预防心理危机极端事件工作指引》,健全“筛查-预警-干预”闭环管理机制,完善“全员普查、2对1复核、1对1干预”工作流程,推荐使用全市统一学生心理排查量表,落实三级预警库学生“一人一案”名单化管理,建立个案分析报告制度,指导家长及时转介治疗。各学校制定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对离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及患慢性疾病、中途转学等学生群体的跟踪服务。

  (三)强化心育引导。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引》,落实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开展好人际交往技巧、生命教育、生涯规划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2年以来,市、区教育部门共发布心理微课582讲、心理推文近千篇。二是积极开展“驻校社工”服务项目。市民政局会同海珠区团委通过购买第三方社工机构服务的形式,先行先试在海珠区13所中学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引入18名专业社工开展驻校社工服务,推进社工服务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培养、人际沟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法制教育等服务,特别是为困境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等提供资源链接、心理干预个案服务。

  (四)加强家校协同。一是建好学校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活动、全员家访等,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协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情绪问题。自2022年在全国首创“校门口家校学堂”,开办《羊城家校学堂》以来,录播线上家校微课130讲,组织线上家庭教育讲座205场。二是建好社区家长学校。市民政局依托全市镇(街)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加强对困境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与情感支持,注重青少年家庭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为困境青少年成长提供支持,从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加强对困境青少年的教育引导。

  (五)加强部门协同。2021年印发《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鼓励学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工进校园,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目前越秀、海珠、荔湾等多个区的学校均与属地社工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关爱帮扶等服务。市民政局开展“驻校社工”服务项目,促进社工专业支持与教师教育功能的有效联动;开展“红棉守护”行动,线上线下为困境儿童青少年等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分级分类专业服务;健全完善“社工+司法”工作转介机制,会同司法部门为社区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精准、精细的社区教育矫治社会工作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协同机制,对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行为偏差青少年等未成年人群体提供帮教助学、心理咨询、心理援助、行为矫正等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共资助247个青少年服务项目,资助资金达3000多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市相关职能部门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属地社工站作用,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联动学校、妇联等共同做好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抓好社会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鼓励支持社工力量积极参与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共同营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二)用好社会教育资源。加强社区、学校联动,通过社工站等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整合专业力量,加强社工进校园服务,探索新颖的课程方式,开发法治、安全、医疗、心理等“亲职课堂”主题教育,向广大家长普及有关科学知识,从了解自己的孩子、接受孩子现状、努力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引导家长与孩子更好地相处,学会从孩子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一是推进全市中小学100%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建强用好专家教授、教研员、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六支队伍,围绕“知心育人”目标,贯彻“治病于未发”理念,全面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侧重实战实操的技能培训及督导,持续提升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二是持续深化“社工+”战略,探索打造“青年地带”社工专项服务品牌,不断完善青少年社区社工服务体系。继续开展“驻校社工”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工针对学生开展压力舒缓、沟通技巧培训、心理危机介入等支持性服务,与心理老师、特殊教师分工合作,畅通转介流程,促进社工专业支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联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更广泛路径。

  感谢您对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3年8月31日

 (联系人:李国欣,联系电话:2208373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民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