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25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A类
穗教案〔2024〕161号
陈武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数字化精准治理的建议》(第2024225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于4月23日和25日与您通过电话、粤政易进行了沟通。经综合各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此建议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7)》进行了案例分析,并重点指出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我市跨学科研究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教学组织形态、学习方式、人机协同等方面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参考建议。
结合代表提出的建议,我局将加强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挖掘和应用,从而实现教育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一、关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一)建立相关规范,加强培训与宣传
2023年4月,市教育局印发的《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配置指引》及2024年1月印发的《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广州市初中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广州市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均包含指导全市中小学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和配置相关教育装备的内容。目前正针对人工智能相关的高水平创新实验室建设相关内容组织编制《广州市中小学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指引》。同时,编制印发《广州市数字政府政务数据安全总体规划(2023-2025年)》和《广州市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总体规划(2023-2025年)》,实现广州市“12345+X”网络安全体系,规划通过三年发展,将广州整体网络安全发展从稳健级提高到完善级水平。提出全国首个政务数据安全规划,规划通过“5333”数据安全总体架构,全面强化广州市政务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开展市属各高校、局属各单位的2023年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工作。印发《广州市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开展2023年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参与师生总人数超120万人。同年开展广州市网络数据安全联合检查,共现场检查15家市直部门和区,重点检查网络数据安全制度规范,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情况。通过安全检查,提高了受检单位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开展2023年全市网络安全骨干人员培训,围绕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网络保密技术防范、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挑战、数据安全可信体系、数据出境安全管理要求、区块链产业发展等内容进行政策理论宣讲和典型案例分析。举办首届“羊城铸网-2023”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攻防演练活动,获得工信部和省政数局的高度肯定。在粤盾—2023”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中,统一安全运营发挥了核心作用,市一级在防守得分、防守基础分、附加防守得分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做好“粤网安”政务领域防守工作,与政务领域靶标系统的责任部门紧密系统,提前开展漏洞测试、渗透测试等技术保障措施,及时高效处置应急事件,有力保障了我市数字政府的网络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优化完善一体化运营顶层设计,制定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与数据安全建设指引,结合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业务特性和实际安全需求,指导广州市数字政府建设相关单位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一体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遵循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标准。
(二)做好资金投入和设备采购支持工作
近年来,市财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广州市财政统筹财力,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切实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市财政积极支持广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很有必要。增加资金投入和设备采购,对于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普及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我市将对于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数字化精准治理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结合教育事业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联合其他职能部门科学、合理统筹,完善相关政策指引,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工作。
(三)积极推动与科技、产业等部门的合作
我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设立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在智慧教育领域支持如恒电科技、讯飞易听说等企业开展智慧教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在线教育平台应用。落实《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方案》,开展产业链创新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技术攻关专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递补支持”专题科技项目,强化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由人工智能链主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产业链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聚焦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核心技术,协同实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
构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引领,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主体,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等6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支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1+6+N”科技创新体系。其中,科大讯飞华南公司的“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将全方位提升机器人多模态交互领域各种业务形态的自主技术能力,有效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创新。并围绕我市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发布“100个广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榜单,科大讯飞、恒电科技、像素数据等9个企事业单位围绕家庭辅导、课堂教育以及考试阅卷等场景,推荐了智慧教育领域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落地转化提供“试验场”,推进智慧教育领域的技术进步。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强人工智能原始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进步。通过组织大赛或者对接会形式,加快智慧教育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和示范。
二、关于区域与学校层面的建议
人工智能教育是我市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我市从2019年起进行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实验,设立荔湾、天河、黄埔3个市级实验区和147所实验校。2021年3月,我市编写的3-8年级《人工智能教材》通过省教材委员会审定,成为首个通过省级审核的地方教材,3至8年级人工智能教师用书已于2023年12月出版。市区校三级联动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体系,优质人工智能教师师资培养成效显著,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区域和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典型案例纷纷涌现并得到辐射推广。截至2023年12月,1589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学生提交AI编程作品总数约197.74万个,教师运用平台开展授课约17万次。广州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线上优质资源丰富,共有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共640节,课件资源4250个。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员培训及“种子教师”培训,共计2637名教师完成培训,圆满完成2023年民生实事任务。评选出108所国家智能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支撑校,进一步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治理典型案例。至今已实现从“三个有”,有平台、有资源、有师资”迈向“三个优:优秀平台、优质资源、优秀师资”阶段,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人工智能青少年教育高地。
我局认真贯彻人工智能课程、课时落地实施。为高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全市普及,《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明确提出,课时在三至八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科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搭建并持续迭代优化“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虚拟应用场景体验和课程实验,平台终端动态汇聚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及时了解开课情况,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以教师主体发展为立足点,加强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形成“1+1+N”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体系。开展入校指导服务包括技术保障工作、教学设计指导、公开课指导、示范课例建设指导等教研服务。确保示范课及教研活动高质量开展。组织开展2022和2023年创意编程赛、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专项比赛,持续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我局支持市属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市属高校中,广州大学开设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学校还拥有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人工智能安全、云计算安全、分布式网络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该校立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市培养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设置有人工智能学域,引进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不断深化与相关知名企业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市相关产业发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支持和引导市属高校聚焦人才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突出问题,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2023年,立项建设广州大学机器人工程一流专业项目、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学院项目。
依托市教育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立项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该校现已开展人工智能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全面建成,依托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培养。中山大学举办第一届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广州大学与鹏城实验室签署共建智能科学数据处理联合实验室的框架协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海量射电天文数据处理,开展天文、物理、数学、地理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科技攻关。2023年,中高职学校参加智能硬件应用开发、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城轨智能运输等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竞赛共获国赛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9项。
下一步,我市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明确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目标和价值,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并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以点带面引领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普及、兴趣培养、竞赛辅导等,组织相关培训和教研活动,并积极与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交流,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支持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广泛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对于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与企业的对接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学校计算机室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人工智能教研培基地;支持人工智能社团申请将人工智能竞赛纳入省市白名单,并积极办赛;依托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各类高、精、尖人才和研发团队,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青少年教育高地。组织相关部门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调研。继续支持有关高校推进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条件的高校、职业学校继续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竞赛。
感谢你们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
(联系人:周冬亮,联系电话:2208371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