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37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B类
穗教案〔2024〕177号
黄宏坤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山区教育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议》(第2024237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政府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4月25日下午通过现场调研的形式进行了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进山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情况
为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扩大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我市积极实施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普通高中学位攻坚实施计划,以新建、扩建公办学校等方式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统计,在三年行动计划257个项目中,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共有89个项目,占比34.63%。
二、加大农村山区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近年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我市按政策补助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课本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服务等,并针对边远贫困地区按政策安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提供农村教育人才保障。我市积极加大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增城区对新聘用到农村欠发达地区学校的人员,见习期工资直接按见习期满后工资确定,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按照增城区《关于规范完善我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层工作补贴的实施办法》,对小楼镇、正果镇、派潭镇和中新镇福和地区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800元的基层工作补贴(按岗位级别确定发放标准)。
三、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针对建议中提到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课教师的配置问题,我局已于2022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全市中小学配齐体育、美育教师,多措并举配齐配好我市体育美育教师。通过教师招聘、服务外包等方式补充一批教师;强化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完善体育美育教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激发教师活力。
二是增城区在新教师分配时,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分配到非主城区(荔城、增江、荔湖)的新招聘毕业生约占总人数的80%。通过“腾笼换鸟”的形式,置换了一批北片的中小学教师,为北片山区学校逐年注入新鲜血液,以提高山区学校教师综合素质。花都区采用“置换支教”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稀缺、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是加强城乡教师交流。2023年,全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比例6.69%(其中,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分别为5.01%、6.63%、9.17%),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占符合交流条件总数的10.85%(其中,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分别为10.55%、14.66%、7.47%),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的人数占交流总数的比例为43.9%(其中,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分别为44.74%、40.65%、39.64%),均超省、市文件提出的目标。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2023年,开展广州市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培训、乡村和民办中小学教师助力研修、乡村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共培训教师2718人次。2024年,计划开展广州市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培训、乡村青年教师助力培训、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研修、乡村骨干教师保教能力提升示范培训,计划培训教师1850人次,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督导各区在2024年11月前配齐美育教师,确保体育教师只增不减,为提升农村山区教育质量和促进我市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是针对在增城区中新镇北部山区新建一所规范化小学,将希望小学大安分教点和继枚分教点并入新建小学,提高增城区中新镇西北部小学阶段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增城区教育局表示,有关学校选址已经明确,将进一步研究纳入“十五五”时期建设计划。
三是指导增城区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紧缺专业学科教师“走教”制度,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利用好“2+2+1”教育帮扶平台,加强增城区与越秀区、从化区与天河区学校层面的结对帮扶工作,加强优秀中小学校长培养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
感谢您对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5月21日
(联系人:黄明东,联系电话:2208382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花都区政府、从化区政府、增城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