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31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8-02 10:31:00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238号

邓静红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部门统筹,打造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的提案》(第403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12日、19日通过粤政易的形式进行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广州地区“1区12校”[1]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为我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三个保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保障。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建立了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由协助分管教育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成员涵盖市直十六个部门。成立市级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并启动了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库平台建设。

  二是强化科学教育政策经费设备保障。依据国家、省有关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规章,我市制定了《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市教育局联合十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行动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系统设计、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发展。每年安排3000万元左右部门预算,支持全市学校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指导学校科学配置教育装备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打造硬件基础。实施广州市新时代中小学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共评选出高水平实验室40间,优秀创客教育空间16个,对全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发挥了较强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是强化学校科学教育育人课程体系保障。全市学校积极以国家课程(小学一至六年级科学课、小学初中四至八年级信息科技、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为基础支撑,积极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启动了155所STEM教育试点学校,专项支持1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STEM、创客教育实验,健全了以科学人才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动11657间学科实验室建设,打造实验教学精品课例。研制人工智能教育地方教材,成为全国唯一通过省教材委员会审核的教材。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虚拟教学资源,截至2023年12月底,使用平台常态化开展教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1269所,学生提交AI编程作品总数约197.74万个,教师运用平台开展授课约17万次。广州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线上优质资源共有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共640节,课件资源4250个。

  (二)抓住“三个关键”,强化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抓配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与人社部门积极沟通,畅通实验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渠道,形成良好的实验员专业成长机制。2023年全市教育系统新增3名高级实验师、23名实验师、11名助理实验师。全市科学教育类教师9916人,列入名师、骨干教师及创建名师工作室的人数达1088人,占比11.8%。全市配备科学教育专、兼职实验员5810名。高级职称436人、中级职称1833人、初级职称1368人,提供了较为牢固的师资保障基础。

  二是抓培训,提升教学能力。面向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专任教师及实验室员,组织多类别、多轮次、多层级的教育装备管理与技术应用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20场培训,覆盖近2万人次。持续组织开展“中小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基础教育实验教学精品课遴选”“教育装备业务送教下乡”“实验教学展示交流”等4大类活动。近3年,组织各类教育装备业务活动共17场,覆盖各类实验教师、实验员超11300人次。开设“双减”工作专题培训课程15门次,选课教师6.2万余人。组织了2023年科学教育高端教师研修班和2024年科学教育骨干师资培训,完成培训专业师资200名。开展广州教育大讲坛第78期、第79期、第80期,以教育大讲坛为载体推进教师科学核心素养提升。

  三是抓引导,充分发挥师资人才作用。将学校组织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价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指标,引导教师积极承担科技教育项目。对承担科技教育项目完成质量优良的教师,给予相关工作绩效证明,支持学校计入承担年度教育教学的任务完成量。自 2017年起,会同市科协开展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从部属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中,征集科学教育专家人才200多名,以专项项目支撑的形式,支持全市学校邀请院士、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为学校科学教育注入优质资源。邀请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一流专家团队,为我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

  (三)坚持校内、校外“双轮驱动”,打造科学教育多元化社会大课堂

  一是广泛开展校内外联动的科普教育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市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统筹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科学专家、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与中小学对接。鼓励走出去,结合域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出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截至2023年底,认定116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2023 年共举办各类活动 80 多场,接待学生超 5000 人次。

  二是推动全市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及科技资源科普化。会同市科技局、科协等单位,在全国首创资源覆盖全市、时间覆盖全年的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各级科普基地、广州科普游项目承担单位、各成员单位和各区所属科普资源单位,对市民以亲子游的形式,重点对青少年免费开放,共计发动330家科普资源单位组织开展线下活动3289场,线上活动312场,科普受众逾1380万人次,2022-2023年暑假期间,共组织科普游双减版专题活动3期次,共举办活动122次,网上报名超过3.2万人次,现场参与人数达5934人次;市科协举办“科普夏令营”青少年专线活动3期,共计75组家庭150人次参加,有效增加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供给,助力“双减”加快落地。

  三是大力提升青少年馆科普效能。近三年,结合我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建设需求,深入挖掘广州青少年科技馆资源内涵,加强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供给,高质量策划优质临展共10个,共吸引超14万人次进馆参观学习。广泛开展科学实验秀、趣味科普体验、科学小制作等公益活动549场,线上线下科普受众约7.3万人次。培育认定“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全国示范校65所,以七大科学教育版块内容面向示范校开展2期科技教师培训、15期科学课程活动,参与人数超14万人次,积极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新生态。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和院士专家校园行向示范校注入科学教育新动能,现已安排开展20余场活动,惠及青少年2万余人。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作用。与对口扶贫县教育局签署科普大篷车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1年至今,广泛实施“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超百场,学生受众逾19.5万人次。

  四是部门协同构建面向中小学生的专项科学教育活动。2023年,会同市科协组织开展科普“五进”(进校园)活动 13 期,覆盖学生超过 1.5 万人次。组织开展2023 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活动周现场参与人数突破 1 万人次。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珠江科学大讲堂、格致论道·湾区等科普品牌活动。联合市知识产权局,举办主题为“使用正版软件,保护科技创新”的广州市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系列活动;会同市应急管理局开展“防震减灾与应急救援”科普教育学习活动;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办“美丽中国”第五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会同市气象局等单位举办2023年广州“气象小主播”大赛;会同市林业园林局举办“一图一故事、野保小卫士”征文比赛;举办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校园科技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市、区及各学校共有215项选入交流展示项目。

  五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和特色专才培养。联合市科协等单位开展多期全市科普资源单位与中小学校交流对接活动,助力健全科学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积极做好“英才计划”遴选工作,积极举荐优秀学子,探索科学人才培养新路径,每年举办约160名优秀高中生参加的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2023年开始,扩大办营规模,增设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作为教学营地,招募260余名优秀高中学生进入48个科学实验室,涉及科学教育领域由30多个扩大到近50个。

  六是搭建竞赛平台强化校内外协同育才。举办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每年举办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创客电视大赛、市中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经过历年科技竞赛的磨炼,我市学生在第38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获奖数量占该奖项数34%,居于全省首位。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广州市执信中学陈立伟同学《变轮距管道机器人》项目同时获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共1项)和中国科协主席奖,为全国仅有4项获此殊荣的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

  七是做好课后服务科学教育项目的规范管理。印发《广州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要求。印发《广州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关于做好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开展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专项治理工作,指导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网信、公安、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健全违规竞赛问题联合查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违规竞赛活动治理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布《广州市教育局关于2023-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申报受理工作的公告》,审核公布广州市2023-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名单。印发《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当前全市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活动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名单内竞赛过程管理。督促各区开展违规竞赛活动自查自纠,全面摸排调查中小学校将竞赛结果与招生入学和学生评优评先挂钩、违规组织学生参赛、企业和个人违规办赛等重点问题。

  八是推动高质量科学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后服务提供保障。支持全市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暑假期间,组织2023年广州市学校科技特色夏令营,从5725名报名的中小学生中经过评选,录取1934名营员参与在广州大学等29所学校开办33个分营,打造青少年暑期科学教育活动平台。在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举办了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惠及我市86所中小学校共计1053名学生。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启动打造《实验室奇妙夜》全新全媒体科学教育栏目,并已分别推出“趣味物理”“奇妙化学”“探秘海洋”“脑科学”等6个科学实验专题,进一步探索了强化中小学生实验教学,充分运用媒体提升科学教育传播力、影响力的思路和手段。

  九是努力发挥大湾区科学教育发展核心引擎功能。每年举办广佛肇三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活动,包括科技体育模型、无线电测向以及自然观察活动等项目,汇聚了广佛肇三地超过300所学校5000余人次学生参与。持续开展穗港澳台青少年科技体育模型夏令营暨海陆空模型铁人三项邀请赛活动,其中2023年活动共吸引四地800余师生参与,四地科技教师210篇论文课例参评。组织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创客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共征集作品1007项,由专家组评选出教师创客教育案例60项,中小学生获奖创客作品共400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近200名师生代表参与现场作品分享与交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你们围绕强化部门统筹,打造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的建议,对我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围绕所提建议,我们将持续推进落实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系统部署科学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等十六部门《关于加强广州市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联席会议作用,规范科学教育工作管理,完善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指导构建区级科学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凝聚全市各相关部门合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各项工作落实。按照推进“一核五维”建设思路[2],实施“三年攻坚九大行动”[3],努力打造中小学科学教育广州模式。

  (二)强化实验教学,落实硬件设施配备和建设。指导各区、各学校配齐配足开展科学类学科教学所需的学科实验室、教学装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确保消耗性实验材料的补充与供给。推进中小学因地制宜建设至少1个科学教育功能室(实验室)。指导各学校建设具备校本特色的跨学科科学教育活动的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组织中小学生科学实验大赛。指导各学校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与研究,打造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将入选国家、省、市精品课的实验课与其他优质教学资源,上线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装备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等,发挥优质资源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市实验教学水平。

  (三)强化数字化建设赋能科学教育工作。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上线科学教育资源专区,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对接各领域科普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拓展建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建立健全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提升科普教育资源对接中小学校服务管理水平。升级改造“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建立学生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数据跟踪机制。推进市智慧阅读平台、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大数据对接到市教育大数据,推进学生阅读科学书籍、参与科学教育活动、开展人工智能通识学习等科学教育数据融合分析,建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档案。强化对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区域分布、科学素养提升、创新拔尖人才成长跟踪等数据跟踪掌握,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数字化保障。

  (四)探索在科研工作中贯穿科学教育。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市科技计划、社科计划对科学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引导市科技计划、社科计划项目团队将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情况纳入项目实施的过程性任务指标。支持各单位组织中小学生到国家和省、市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参观体验或研学,增强对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的认识。

  (五)打造社会大课堂学习平台。协调文化部门组织发动博物馆、图书馆等部门建设科普基地,挖掘专业场馆优势,做好科普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制作并共享“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等,不断丰富科学教育数字资源。依托各部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博等宣传平台,刊播全国妇联“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科学家讲科学大师公开课”等课程。发动企业共同扩充科技大篷车数量,加大频次进入校园开展科普活动。

  (六)全面夯实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基础。推动实现市区两级教研部门配备理工科或理工学科教育学背景、硕士以上学位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类学科专职教研员。推动每个学校配备或邀请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制定科学副校长履职任务清单。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学士学位以上的科学教师。积极对接参与国家、省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和“国培计划”等师资培养项目,提升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市、区、校三级协同完成至少200名能胜任跨学科科学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师德师风过硬、专业精湛的科学教育教师队伍。

  感谢你们对我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1日

  (联系人:邱国俊,电话:2208372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妇联,市科协,团市委。


  [1]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原文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4〕1号)》,2024年2月,我市黄埔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广州市执信中学、第二中学、第六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奥林匹克中学,广东省教研院黄埔实验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小学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另有省属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小同批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

  [2]一核五维:一核是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五维是指学校特色、教师队伍、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统筹。

  [3]三年攻坚九大行动:指按照《加强新时代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方案》所明确的三年推进目标,九大行动任务。(见《广州市教育局等十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行动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24〕15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