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20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8-15 16:32:55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262号

高洪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创共享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案》(第402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26日通过电话和信息进行了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协同机制。2021年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任召集人、市教育局等12部门为成员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参照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各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纳入学年、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二是加强工作部署。市、区教育部门每年召开党委(组)会、办公会、专题会研究,每半年下发1次工作要点,市每月召开安全会议调度部署。三是完善顶层设计。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3)》并拟制新的三年计划,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体系。

  (二)强化学校心育工作。一是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截至2023年12月,全市中小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达100%,2024年推进分校区全部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二是加强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每年组织区、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培训,2023年以来组织专职心理教师督导培训1000余人次,全市专任教师已100%完成省心理健康C证培训。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全市中小学校100%落实每班每两周至少一节心理课,推进“五育并举”促心理健康,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融合。四是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全市中小学校100%建设完善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达标率为100%。

  (三)完善预警干预机制。市教育局印发《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指引》《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引》《中小学预防心理危机极端事件工作指引》,健全“筛查-预警-干预”闭环管理机制,完善“全员普查、2对1复核、1对1干预”工作流程,推荐使用全市统一学生心理排查量表,落实预警库学生“一人一案”名单化管理,建立个案分析报告制度。每年秋季学期开展1次全员心理排查,春节学期开展1次学生心理状况动态监测,2024年春季学期排查189.02万人次。各学校制定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离异、单亲家庭及患心理、身体疾病等重点学生群体的跟踪服务。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的通知》,推进建设区、校与属地医疗机构间的绿色通道,完善医教协作机制。

  (四)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一是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针对春秋季开学、中高考、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微课和微信推文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心理调适与求助意识。2023年以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发布心理微课200余讲,心理推文400余篇。二是做好线上线下心理健康宣传,提升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与观念,引导青少年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会同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会同团市委等单位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16期,覆盖人数60万人次。

  (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家长学校”系列直播,邀请专家学者和先进家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家庭教育知识。2023年以来已播出14场,覆盖家庭和青少年观众累计300多万人次。市妇联制定《广州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广州市区和街镇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站)建设指导方案》,推动市、区和街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站)规范化建设;设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和志愿者队伍,建立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发布“广州家庭教育”公众号、视频号,设立“38613861-5”热线电话,设置家庭教育辅导室、亲子共读室、家长成长空间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市35个“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加大工作力度,为广大妇女及家庭开展纠纷调解、压力舒缓、心理援助等关爱服务,全年服务群众1679余次、个案服务929宗。

  (六)强化心理咨询援助。市教育局建强用好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2023年以来接受未成年学生网络咨询841例、电话咨询2608例、面询1253例。联动市卫健委设立的市心理援助热线,对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进行专业指导。市卫健委发挥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优势24小时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心理热线服务和危机干预,2023年热线共接听来电3万余例,其中高危来电8千余例,帮助求助者度过危机;开发“明心36”微信小程序,探索开展线上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拓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的可及性。市妇联开通“38613861-5”家庭教育服务热线,为全市家庭和孩子提供一对一线上线下咨询和辅导活动,2023年以来已服务40组家庭,服务满意度100%。团市委承接广东12355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转派工单,依托全市23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年地带”)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案提供及时、优质的正向引导服务,利用“社工+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模式,对12355重点个案开展线下“面对面、一对一”专业免费的心理咨询和家庭辅导。

  (七)密切家校社协作育人。一是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活动等,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协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情绪问题。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家校沟通,及时互通学生在校在家情况。二是建立家长知情同意机制,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并与监护人签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告知书》,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责任与义务,指导监护人做好心理疏导。三是在全国首创推出“校门口家校学堂”,开办《羊城家校学堂》并推出线上讲座168讲,组织线上家庭教育讲座300场。依托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与15个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市教育局和相关职能部门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一)加强专业力量对学校的支持与帮助。教育、卫生健康、妇联等部门分别组建专家智库,邀请高校、医疗专家,德育、家庭教育专家定期开展资政活动,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及业务指导。鼓励和引导具备资质的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知识科普宣传、心理辅导等志愿者服务。市、区依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和志愿者服务团队,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指导学校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辅导、心理援助等服务。卫生健康、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提供公益性心理辅导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社区与学校重点关注学生对象信息互通机制,对休学学生开展常态化跟踪和帮扶。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资源。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科协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传播科学教育理念;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规范开展科普宣传,帮助解决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三)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构建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促心理健康。围绕“知心育人”目标,对全体教师分层分类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侧重实战实操的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完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闭环全过程链条,联动卫健部门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切实提高教职工早发现早处置能力水平,建立学生诊疗医教联动“绿色通道”。

  (四)加强资源共创共享。一是继续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组织体系和团属阵地的优势,切实把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宣传优势和多媒体终端等工具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发挥团属新媒体优势,坚持“五育并举”促心理健康,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宣传力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社会面展开宣传,进一步扩大科普宣教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落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支持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每年组织申报或参与一批市级、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鼓励心理教师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应用倾向的科研课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炼新成果,汇聚推广教研科研成果,提高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15日

  (联系人:郭丽玲,联系电话:2208375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团市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