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10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8-20 08:44:14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269号

徐科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百姓提案《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育人生态,赋能广州教育优质发展的提案》(第401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徐科飞委员于7月31日通过电话和信息等进行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关系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坚持科学教育观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构建适应广州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近年来我市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意见》《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广州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为目标,高位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教育观。二是今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等十二部门发布《广州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政府统筹、坚持协同共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强化学校积极主导,健全家庭教育组织架构、规范家长学校阵地建设、研发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协同育人有效沟通;强化家长主动担责,提高家教水平;强化社会支持服务,优化共育生态。

  (二)加强政策落实,提高“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效

  1.坚持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协作推进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层层压实责任,建立横向联动和纵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致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1+1>3”的作用。

  2.加强校家社沟通。各学校建立学校家长学校,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确保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学校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场地和经费支持,切实保障了家长民主协商、支持学校、参与管理的权利。

  3.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于2023年1月份揭牌运营,以广州市家庭教育“12345”支持计划为牵引,开展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训、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研发等工作。全市11个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全部挂牌运营。每区2个共22个镇街级家庭教育服务站试点开展。

  4.开展系列活动。为切实提高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效,市教育局开展了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中小学幼儿园首批优秀年级家长委员会遴选、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遴选、“2023羊城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论坛”等工作。市妇联组织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第十四届‘羊城小市长’”“百宫千馆万校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联合开展“家长学校”系列宣讲直播、开展“晒晒我的传家宝·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活动等。

  5.落实经费保障。市民政局以常住人口数量为基数,按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由市、区按现行财政体制分担,为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村(居)民开展社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市级每年下拨3000多万元支持城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强化社区社会教育职责,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宣传,进一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6.推动创新发展。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与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构建覆盖全市各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做出有益探索,形成工作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二是选树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为进一步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方法和模式,开展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麟选工作,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府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市—区”两级“广州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协同育人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研制开发“羊城校家社共育”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智慧阅读平台,汇聚家庭教育优质资源,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校家社共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健全专业培养机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市、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特约教研员和中心组等项目带动,培养市级家庭教育“名专家”10名、“名教师”100名、“骨干教师”1000名及数以万计的专业教师,为全市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四是构建目标激励机制。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沟通、交流与展示平台,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协同育人典型经验,定期组织对名师工作室、学校、教师、家长教育指导成果等开展全方位评价和宣传展示活动,以评价促研究,以遴选促提升。

  (二)规范家长学校阵地建设

  一是强化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家长学校以“羊城家校学堂”“校门口家校学堂”“移动家校学堂”为载体,采取信息推送、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微课堂等多种方式,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或实践活动。探索“星级”家长学习、培训持证制度,提高家长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提升家长育人专业化水平。二是研发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聚焦《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内容和要求,科学设定课程目标和内容。鼓励各学校研发校本特色的协同育人活动课程、亲子研学课程、亲子共读课程、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危机应急处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职业生涯体验等课程,丰富“羊城家校学堂”课程资源,系统建构独具广州特色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

  (三)强化家长主动担责意识

  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强化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营造温馨和谐家庭环境和氛围,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四)推动社会支持服务共享

  推动社区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演出场馆、体育场馆、国家公园、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常态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等活动,并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开放日等方式,为学校、幼儿园组织学生及幼儿或家长带领子女来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持续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感谢你们对我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16日

  (联系人:余平,联系电话:2208375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妇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