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105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8-26 10:10:10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275号

胡国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明确职责、多方联动,进一步构建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生态建议的提案》(第410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8月21日通过电话和信息等进行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家校社”协同育人对于构建适应广州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坚持科学教育观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一、近年来我市在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意见》《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广州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为目标,高位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教育观。今年6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等十二部门发布《广州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重点任务: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学校积极主导,提升运行效能;强化家长主动担责,提高家教水平;强化社会支持服务,优化共育生态。

  (二)加强政策落地,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

  1.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协作推进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层层压实责任,建立横向联动和纵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致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1+1>3”的作用。

  2.强化学校主导作用。一是建立学校家长学校。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确保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学校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场地和经费支持,切实保障了家长民主协商、支持学校、参与管理的权利。二是推动家庭教育队伍建设。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中小学幼儿园首批优秀年级家长委员会遴选、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遴选、“2023羊城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论坛”等工作。

  3.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与社会支持服务。一是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于2023年1月份揭牌运营,以广州市家庭教育“12345”支持计划为牵引,开展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训、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产品研发等工作。全市11个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全部挂牌运营。每区2个共22个镇街级家庭教育服务站试点开展。二是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联合开展“家长学校”系列宣讲直播、开展“晒晒我的传家宝·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活动等。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市财政在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统筹财力,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切实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市民政局按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为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村(居)民开展社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市级每年下拨3000多万元支持城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强化社区社会教育职责,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宣传,进一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推动创新发展,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与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构建覆盖全市各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做出有益探索,形成工作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二是选树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为进一步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方法和模式,开展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麟选工作,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提出的“关于明确职责、多方联动,进一步构建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生态建议的提案”建议非常有必要性,对于“校家社”协同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市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协同育人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市—区”两级“广州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协同育人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研制开发“羊城校家社共育”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智慧阅读平台,汇聚家庭教育优质资源,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进“校家社共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健全专业培养机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市、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特约教研员和中心组等项目带动,培养市级家庭教育“名专家”10名、“名教师”100名、“骨干教师”1000名及数以万计的专业教师,为全市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四是构建目标激励机制。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沟通、交流与展示平台,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协同育人典型经验,定期组织对名师工作室、学校、教师、家长教育指导成果等开展全方位评价和宣传展示活动,以评价促研究,以遴选促提升。

  (二)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1.规范家长学校阵地建设。一是强化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家长学校以“羊城家校学堂”“校门口家校学堂”“移动家校学堂”为载体,采取信息推送、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微课堂等多种方式,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或实践活动。探索“星级”家长学习、培训持证制度,提高家长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提升家长育人专业化水平。二是研发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在充分研究国家、省、市及兄弟城市家庭教育相关文件基础上,研究制定《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加强我市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推进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形成更符合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系列化的立体课程。

  2.强化家长主动担责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强化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营造温馨和谐家庭环境和氛围,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此外,市妇联、市教育局拟起草相关文件,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立法。

  3.完善协同育人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基本全覆盖,配备专兼结合的专业指导人员,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服务。

  (三)加强信息宣传与调研,推进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多媒体正面宣传。在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市区、各学校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深入宣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并通过广州教育、广州日报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宣传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优秀案例,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调研。市区教科研部门,定期开展对各区的德育,尤其是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调研,调研以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为主要对象,为学校的网络环境、智慧校园等建设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23日

  (联系人:余平,联系电话:2208375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