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86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时间:2024-09-19 10:38:36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A类

  穗教案〔2024〕285号

  

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大势  推动广州教育勇立潮头的提案》(第108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贵单位在7月至9月期间通过电话、粤政易进行了多次沟通,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提案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关于超前谋划,引领人工智能变革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印发《关于推进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指导意见(试行)》,探索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0年以来,我市在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部署“备授课一体”的智能教学助手和教学数据分析应用,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开展常态化教学的学校已超220所;我市开展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教学应用,成功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实验区,14所学校入选“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实验校”;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高考学伴系统”,应用学校已超50所。全市超250所学校,5000个班级开展智慧课堂教学。

  二是完善教育数据管理体系,提升大数据支撑决策水平。印发《广州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工作方案》,成立市-区-校三级首席数据官体系。构建市-区-校-校区四级数据填报和审核架构,覆盖全市3787所学校4413个校区。调研局在用信息系统27个,梳理资源目录188个,信息项3706个,涉及资产数据总量约为44027500条。建设广州市教育数字化指挥中心,设计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三个专题,实现了业务预警督导和跟踪整改闭环,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明确智能教育研究主体,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前沿研究。2021年底,广州市获八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明确了智能教育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研究、融合创新四个智能教育中心。2022年,我局成立了广州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建设专家委员会,并通过专家指导机制项目进一步指导各中心开展研究。

  (二)关于筑牢基础,以“数智”体系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先行先试,推进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2018年,广州参与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启动编写地方人工智能教材。2019年,广州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出台制定《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同时,遴选出黄埔、天河、荔湾3个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区和147所实验校;2023年,“推动全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作为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2月,全市6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今年7月,白云、海珠、黄埔、增城等4个区入选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高于深圳3个,位列全省第一,先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是夯实数字基座,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市教育科研网,网络光纤总长度超过40000公里,接入单位总数超过1600家,市区各校均纳入高清视频联网管理。建设市级智慧校园95所,信息化中心校95所,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校园管理和教学应用统一身份认证。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全市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分别超国家标准1.4台和5.84台。

  三是统筹平台建设,引领学习方式变革。建设集平台、资源和预制教学情景于一体的“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为全市学校提供市级托底资源,解决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硬件投入高,迭代升级快的难题。截至2024年6月,全市使用过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学校数1589所,平台注册教师总数11295人。注册学生总数约113.4万人,学生提交AI编程作品总数约307.62万个。优化升级广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专题教育、学科教育、安全教育、特殊教育等多种资源和,提供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工具,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可进行深度学情分析,结合学情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学习辅导,实施因材施教,目前已有超100所学校探索使用。

  三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扩大应用场景。“广州共享课堂”课程资源包涵盖扫码查看、课件回放、习题讲解、互动答疑等功能,供全市教师备受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场景下开展“插件式”资源应用和“双师型”教学,同时在课外保障教师开展备课、磨课,学生可实施翻转学习、项目式学习,提升薄弱地区教育质量,有效支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24年6月,“广州共享课堂”已上线8850个课程资源包,总访问量超20.02亿人次,省外访问量4320万人次,约占全国的5.87%;市外访问量1.08亿人次,约占广东省的15.64%,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目前,“广州共享课堂”已同步向澳门开放。

  (三)关于大力培养储备人才,以革新理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议

  一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训。申报立项市教育成果培育项目“教研机构教育数字化行动:‘广州共享课堂’数字内容标准研制与教学设计优化”,就“广州共享课堂”的场景应用和教学设计优化进行指导和推广。实施“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遴选出26所项目基地学校、26个教师团队及26个团队带头人和221个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实践、团队建设、学习指导等,提升教师应用数据监测学情实施因材施教和应用技术和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

  二是支持中高职、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联合英特尔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暨教学教研基地,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和中小学生体验项目,并牵头成立了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集团,以集团为依托,开展两期百度“1+X”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程应用(初级)课证融通建设与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华南理工大学立足学科优势,2023年面向全国各高校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举办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师资培训班,旨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培训项目”,开设“‘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等课程,加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三是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度,我市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城市,印发《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方案》,遴选出一批试点学校和典型案例,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升级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继教网课程资源覆盖专任教师、研训人员和教育管理干部三类用户群体,贯穿“新手-胜任-骨干-专家”四个发展阶段全过程,各阶段培训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系统智能识别教师当前的应达条件,结合岗位类别、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为教师推送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实现分类别、分阶段、分层次的自适应推送精准施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化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稳步提升。

  (四)关于规避风险,让理性与智慧之光照亮教育的建议

  一是加强技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广州市地方人工智能教材中,每一课均含有该课对应知识点的技术道德伦理教育,并要求教师在讲授技术知识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道德观念,规范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的行为。

  二是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人工智能影响研究。2020年起,委托广州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影响教育对象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2022年起,我市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智能学生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及开展人工智能知识学习后,学生共情能力、情绪调节、社会认知、社会适应性等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2023年底,设立20所智能教育学生发展中心支撑校,开展调研和实验工作,目前已完成“人工智能教育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问卷调查,正在进行数据分析。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师生信息保护意识。每年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组织“网络与数据安全杯”宣传作品评比活动、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和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主题活动,促进网络和数据安全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师生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安全意识。2023年度,我市被省教育厅评定了265个网络安全小讲师、42个网络安全示范校和28个网安守护者。师生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参与和宣传,提升师生基本防护技能和信息保护意识。

  二、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布局,补齐基础理论研究弱项

  继续支持有关高校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与粤港澳大湾区有关科研机构、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重大平台牵引作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二)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竞赛。进一步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融合。

  (三)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影响青少年心理研究,制定教育领域应用细则和标准

  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开展实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建立反馈机制,以实验研究成果促进智能技术研究、智能产品研发、政策措施制定和体制机制优化,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治理支撑和引领社会治理。

  感谢你们对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8日

  (联系人:林又村;联系电话:2208371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