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在《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穗教规字〔2023〕1号)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实施意见的通知》(穗教规字〔2023〕2号)实施的基础上,经过总结、调研和论证,我局拟定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2027—2029年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2027—2029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25年2月28日至3月29日公开征求意见。经梳理汇总,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限内,我局通过市教育局官方网站、邮箱及市民热线等渠道共收到意见186条,同类型意见合并后为9类29项。经研究,在29项意见中,采纳8项,部分采纳11项,不采纳10项。此外,有32条不属于本次征求意见内容,另行研究。
特此公告。
广州市教育局
2025年4月25日
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收集及采纳情况
序号 | 反馈意见 | 采纳 情况 | 说明 |
1 | 关于录取计分科目分值调整的反馈(共120条,合并后为8项),意见如下: ①语数英是基础学科,分值提升符合高考改革方向(如“3+1+2”模式)。(共19条) ②支持数学加分,强调对理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符合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共5条) ③英语分值提高有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广州城市定位匹配。(共6条) ④认为文科科目分值过高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建议与高考分值结构衔接。(共16条) ⑤建议语文数学同分,体现语文的重要性。(共8条) ⑥提议英语分值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趋势,适当降低分值。(共37条) ⑦提议历史、道德与法治分值予以保留。(共18条) ⑧化学作为理科基础学科,分值调整可能会影响初中教学和高中学段衔接。(共11条) | ①②③采纳 ④⑤部分采纳 ⑥⑦⑧不采纳 | ①②③采纳。 ④部分采纳,理由: 根据初中新课标要求,经比对国内主要城市中考分值占比情况,考虑到我市中考语数英三科及数学单科占比较低,文理科分值占比与国内相关城市对比已处于均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次改革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了保持相对平衡,未调整文理科分值占比,仅对部分学科分值进行调整。本次改革优化了部分录取计分科目分值设置,更适配初中新课标要求的课时占比,且更好地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衔接。其中语文、英语增加至140分,数学增加至150分,也更好地与新高考分值结构相衔接。 ⑤部分采纳,理由: 语文学科侧重语言表达交流、形象思维、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两门学科各有侧重同时又深入联系。根据本次改革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未调整文理科分值占比,为了保持相对平衡,仅对部分学科分值进行调整。数学分值略高,主要是强化了理科思维培养的根基,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也体现我市作为省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数理培养特色。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实施效果动态评估,积极探索,做好相应学科的试题命制工作。 ⑥不采纳,理由: 关于英语分值,本次英语分值适当提高,一是落实新课标中英语学科的相关要求。英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语言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等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二是与新高考分值结构相衔接。目前高考中英语为150分,提升英语分值有利于学生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适应英语学习的要求和难度,实现初、高中英语教育的顺利过渡。三是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载体,英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应用、开发等能力的提升。四是符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导向,作为广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个人未来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助力广州建设成为中心型世界城市。 ⑦⑧不采纳,理由: 关于道法、历史科目。本次改革吸收和借鉴国内一线城市经验,适当减少道法、历史科目的分值占比,适当减少道法、历史科目中识记类知识的考查,有助于缓解道法、历史科目机械记忆类内容占用学生精力过多的问题,更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和课程改革方向的要求。 关于化学学科,由于化学仅初三年级开设一年,且基础知识部分偏重记忆的内容较多,适当减少化学科目中识记类知识的考查,更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和课程改革方向的要求。 以上相关科目分值调整将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命题思路优化、试卷结构优化等方式,对相关科目的学业质量和高考衔接做好充分的配套准备。 |
2 | 关于录取计分科目调整的反馈(共15条,合并后为3项),意见如下: ①减少录取计分科目设置,取消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化学科目考核。(共8条) ②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化学调整为考查科目(等级制)。(共5条) ③增设编程、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考核。(共2条) | ①②③部分采纳 | ①②③部分采纳,理由: 关于录取计分科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23〕14号,有效期为2023—2028年)明确“除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与健康4门科目外,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纳入中考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相关规定,我市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仍为8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化学、历史、体育),达到省教育厅的录取计分科目最少数量要求。后续,中考政策如因国家法律法规修订或经实施评估确需调整的,经法定程序研究论证后适时予以调整优化。 编程、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考核将根据条件适时考虑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的考核范围和信息学考查范围。 |
3 | 关于考试方式与命题的反馈(共12条,合并后为2项),意见如下: ①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建议维持闭卷考试,通过命题改革减轻负担(如减少机械记忆题。(共5条) ②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建议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共7条) | ①采纳 ②不采纳 | ①采纳 ②不采纳,理由: 关于操作性和实践性,我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在2002—2020年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新中考改革2021年起改为全闭卷考试,经过4年实践表明全闭卷考试对教学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更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水平,更有利于与高考政治全闭卷的考试方式相衔接。 关于教学与考试的衔接,当前教学已适应全闭卷考试模式,更多教学时间用于核心素养培养,减轻学生因开卷备考整理大量参考答案的负担。 关于考场管理,我市经过开卷和闭卷实践对比,全闭卷考试的考场管理更有利于考试公平公正。 下一步,我市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在考试内容与形式上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注重综合类、实践类、跨学科类的知识考查。 |
4 | 关于随迁子女政策的反馈(共9条,合并后为4项),意见如下: ①未明确随迁子女往届生的报考范围,建议进行明确。(共3条) ②控制随迁子女比例,以免影响户籍学生录取机会。(共3条) ③取消户籍限制,完全实现同分录取。(共2条) ④建议将公办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录取比例上限从20%提高至更高(如30%)。(共1条) | ①采纳 ②部分采纳 ③④不采纳 | ①采纳 在正文及配套文件中明确随迁子女往届生的报考范围。 ②部分采纳③④不采纳,理由: 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考虑不同市民群众需求,结合我市公办普通高中的承载能力,综合考虑户籍政策和随迁子女升学需求,拟适当提高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上限至20%,比例下限8%保持不变,即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升读公办普通高中的机会,体现对来穗人员开放包容的广州情怀,确保政策稳中有进,稳步推进、动态调整。 |
5 | 关于执行时间与过渡期的反馈(共10条,合并后为2项),意见如下: ①担忧2024年初一学生适应期不足,建议增加过渡期。建议政策延至2028年实施,避免打乱教学节奏。(共8条) ②要求2025年中考立即执行新政策。(共2条) | ①部分采纳 ②不采纳 | ①部分采纳②不采纳,理由: 关于文件有效期,我市中考改革政策文件有效期将于2026年12月30日到期,考虑到2027年参加中考的考生现阶段已入读初一,为保障学生、家长、学校尽早知悉并做好备考准备,我市制定了新一周期的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政策文件,目前初一学生按照新课标进行学习,与中考改革并无冲突。 关于“准备期”和配套措施,在课程衔接方面,现行初中课程自2022年起已全面对接新课标要求,各校在核心素养培养、跨学科实践等方面已有三年系统实践。对现初一学生而言,其整个初中阶段(2024-2027)的教学设计均基于新课标框架,与改革方向具有内在一致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在教学资源配置、教师专项培训、教研共享、课堂提升上也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在后续推进中考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密切关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反馈,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
6 | 关于名额分配方面的反馈(共6条,合并后为3项),意见如下: ①在名额分配招生方面,建议将更多学校纳入。(共1条) ②建议将名额分配比例适当调增。(共2条) ③建议随迁子女也可参加名额分配批次。(共3条) | ①采纳 ②部分采纳 ③不采纳 | ①采纳 ②部分采纳,理由: 关于名额分配比例调增,近阶段主要通过增加名额分配指标数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同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引导学校从分层发展走向分类发展。名额分配政策拟保持稳定,名额分配比例维持50%不变,参与名额分配的学校数量和招生计划拟稳步适时增加,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③不采纳,理由: 广州市作为超大城市,我局在出台政策时综合评估我市高中承载能力,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审慎研究随迁子女入读政策,通过持续提升高中学位数量、优化学校随迁子女招生比例(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本次调整上限至20%),按照稳步、有序、渐进的方式推进随迁子女入读我市学校相关工作,切实做好户籍生和随迁子女入学权益保障和平衡。 后续我局将根据我市入户政策、公办高中承载能力、人口数量变化等多种因素适时进一步研判。 |
7 | 关于志愿填报与录取方式的反馈(共4条,合并后为2项),意见如下: ①请维持梯度志愿,降低滑档风险。(共2条) ②建议改为平行志愿,梯度志愿易导致“高分低录”,平行志愿更公平。(共2条) | ①采纳 ②不采纳 | ①采纳 ②不采纳,理由: 一是有利于学校生源相对均衡,呈现省、市、区属各校“百花争妍”活力,保持各区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二是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提出的克服“唯分数”痼疾和淡化竞争的要求,避免分分计较和过度竞争,更真实反映考生的平时学业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生态。三是当前规则自2021年以来已实行4年,进入平稳期,录取规则连贯稳定有利于2025、2026年中考政策的延续和平稳推进,并实现2027—2029年中考政策的有效衔接。四是根据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学顾问、高校专家、区教育局代表及省、市、区属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的座谈调研,11个区教育局、除个别与会代表外均支持保持目前模式。 综合考虑我市历年中考政策形成的教育生态、考生人数逐年快速上升带来的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压力等因素,将继续采用考前填报、志愿优先投档方式进行录取,为广大考生创造相对公平、公正、科学的录取环境。 |
8 | 关于体育中考的反馈(共10条,合并后为5项),意见如下: ①建议调整体育综合知识测试成绩评定方式和体育课成绩。(1条) ②建议调整考试为“合格性考试”。(共2条) ③建议评分标准降低。(共2条) ④建议调整考试项目。(共3条) ⑤建议提高体育分值占比。(共2条) | ①采纳 ②③④部分 采纳 ⑤不采纳 | ①采纳 目前,中考体育构成为统一考试5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包括:体育课成绩6分、《标准》测试成绩10分、体育综合知识测试成绩4分),成绩评定既有评价过程性成绩评定,又有技能性考核成绩评定,是综合性、多元性、过程性评价体系。接下来指导区校进一步细化体育课成绩评定打分要点。 ②③④部分采纳,理由: 一是中考体育成绩评定中,已将合格性要求纳入其中。同时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成绩应计入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分,学生中考体育成绩须以分数量化体现,因此将学生达到合格要求的学年次数与学生统一考试成绩相关联;二是2027-2029年周期的中考体育政策预计将保持基本稳定,在评分标准方面将结合往年各项目考生得分情况,均衡各项目难易程度,使评分标准更科学,更有利于引导考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应项目,实现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均衡、普及发展。 ⑤不采纳,理由: 关于提高体育分值占比问题,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成绩计入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分,按占录取计分科目总分的8%计算。按广州市中考总分810分计算,目前的体育70分已达到相关要求。 |
9 | 其他不属于本次征求意见范围内容(32条) | | 另行研究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