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 > 征集调查 > 结果反馈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征集起草《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意见和建议的结果反馈

  • 发布时间:2023-06-16 11:14:50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广州市教育局按要求牵头起草《条例》,于2023年6月2日至2023年6月11日公开征集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经梳理,在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间,共收到2封邮件,99条平台留言;其中,平台留言中有1条反映相同内容,3条无意见。经核实,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的意见或建议共97条,采纳68条、部分采纳8条、不采纳4条、解释说明17条。现将部分留言采纳情况公布如下:

  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及采纳情况

序号

具体意见和建议

采纳情况

说明

1.希望街道相关部门主动与所在地学校建立联系,进校开展心理活动,提供咨询转介服务,跟进一些特殊家庭的情况;
2.医院和学校建立关系,创建快速通道,反馈学生就诊情况;
3.多开展家长培训、讲座、沙龙,学校可以和相关机构合作。

部分采纳

1.街道主要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并且街道无咨询和转介的资质。

2.3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第十一条【家长学校】第二十四条【建立心理预防干预机制】、第二十六条【委托第三方】

1. 要在政策制度上落实学校心理教师专职专用,在学校绩效也要确保心理教师的待遇落实。在学校岗位竞聘、职称评聘上也要有明确规定!

2. 学校领导应该要有全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一两个心理老师来做,应有一个明确的团队实施组织。

3. 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应该有个通道,和教育局学校有个沟通?

采纳

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第二十四条【建立心理预防干预机制】、第二十五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第二十九条【师资、心理辅导室配备】

希望能够在条例中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课时和个体辅导的工作量,明确将咨询和约谈家长等工作量纳入课时,或者另外计算方式,建议条例明确具体、可操作化,而不仅是一句“纳入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要求心理教师每学年要有不少于180小时或180人次,相当于每学期135节课的量,这如何计算?我认为是当前必须要明确的,许多学校都不计算心理教师咨询工作量,课时又十分多,学校不承认,最后还是评不了职称,建议可以参照优秀学校的做法,比如一次咨询1小时相当于1.5个课时,每月上报一次,算入特色教育经费当中。

部分采纳

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不宜规定过于详细,具体内容可以通过文件予以落实

1.请相关部门制定校园心理异常学生处置的指引文件。对于心理危机风险较高的学生,学校无法24小时专人陪伴,学生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是否可以请社区提供相关协助?

2.家长不配合带孩子做心理健康诊断,即使是确诊,也会对学校隐瞒病情或者不配合治疗,请问是否有相关条例可以约束家长的行为?

3.希望建立专业心理机构和学校联动合作,在心理问题诊断、用药治疗和心理咨询督导方面给学校提供支持。

4.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和智能终端产品进行教学,是时代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容易沉迷网络和智能产品,所以建议增强中小学生对网络和智能终端产品的认识和学习,普及正确使用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和智能产品。

5.加强对校园欺凌的打击力度,在本人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因为经历校园欺凌事件,对其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校园欺凌的打击力度。

部分采纳

1. 具体内容可以由有关部门通过文件落实,是否需要请社工协助,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予以判断

2. 目前条款已经规定对家长要求积极带孩子就诊,并要求和学校积极沟通

3. 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第二十四条【建立心理预防干预机制】

4. 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 第九条【网络和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第二十八条【网络、文化监管】

5. 目前《未保法》等法律法规对校园欺凌已经有相关规定

1.初、高中年段心理辅导很重要,一定要保证心理老师专职专用,且保留足够的进行心理辅导的时间,心理辅导的工作量不低于心理课,建议心理辅导记入工作量。比如普通教师工作量为每周14节,那心理老师的工作量绝不是14节心理课,而是心理课与心理辅导的累计,而心理辅导是无形的,不定量的,所以建议心理老师的课时量要求适当减少,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且保障落实。
2.建议加大专业医疗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和专业性,以及加强与学校心理老师的联动,目前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需转介的情况时,心里是没底的,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否为病理性的或者去什么样的医院干预,只能推荐“别人的推荐”。

解释说明

1.目前已经有心理老师配备要求的规定,具体工作量和工作要求由学校落实具体文件
2.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第二十四条【建立心理预防干预机制】、第二十七条【专业机构建设】

1.政府部门与相关单位应拍一些相关公益广告在学校、少年宫或教育机构投放宣传。
2.学校领导及老师应多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互动互助。
3.学校与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或智能终端,不要一刀切认为孩子打游戏或看视频就是万万不能的事,孩子也应该有不同的减压方式。
4.家长应从小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习惯和自由。
5.医疗机构或心理咨询机构应加大宣传,令到一些家长能够正视健康心理问题,不要谈到心理科三个字就代入到“精神病”中,从而且逃避面对问题抱有鸵鸟心态。
6.心理健康立法应该对中小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疗或咨询应该进行一个加密的形式不上传到个人档案中从而打消父母担心孩子会因为心理健康的治理或辅导从而引起以后读书或工作等前途问题的担忧而选择忽视孩子的治疗

采纳

条例目前已经存在相关内容:第八条【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条【网络和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第十条【家庭环境】、第十二条【心理健康科普与宣传】、第三十条【个人信息保护】

1.建议能够有更多的社工机构和社区与学校进行合作,链接资源,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2.建议教育局不仅支持与协助公办学校建设心理咨询室,也能够给予民办学校大力支持。
3.建议家长能够合理管理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和内容,避免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侵害。
4.建议鼓励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多走进校园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5.建议每所学校都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协助学校心理教师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

采纳

已有相关内容。

家长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我建议要加强父母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学习,甚至可以“持证”上岗。现在最危险的还是一群不学习的家长在拼命的育儿,自己不做好榜样,却一味责怪孩子,让孩子不明是非,心理扭曲。
家庭是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甚至造成孩子心理重大伤害的父母,可以立法强制学习,强制对监护人进行疏导,使他们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部分

采纳

家长责任已有相关内容,但关于“持证”上岗缺乏依据,地方性法规无权规定。

1.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不同有吸引力的正确心理健康的网络传播
2.让心理健康课成为每个学校的必修课,课程不要按课本,可以玩点游戏,看点电影,让同学们聊聊天什么的
3.每个任课老师教学任务中也可以增加普及健康的恋爱观、人生观等等
4.可以出一些让孩子们锻炼胆量,上台多讲话,与人交流的政策
5.家庭教育可以定明确家规(如到家时间,报备时间,家务等等)

解释

说明

所提意见过细,不适合在法规中明确。

  广州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5日

  (联系人:李国欣;联系电话:2208373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