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共情,孩子更坚强丨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一)
用心呵护,开心开学。秋季学期开学在即,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广州日报,面向中小学师生和家长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帮助学生以平稳的心态迎接开学,提高他们的心理防护能力。
系列微课由多位心理专家、教授主讲,力求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凸显层次性,确保各层次、各类人员从中受益,帮助广大师生和家长理性面对并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及问题。
主讲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周亮教授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家长能共情,孩子更坚强。
良好亲子关系是孩子坚强的关键
父母肯定都期盼着孩子能成功。与成功有关的因素,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容易理解。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动机等很多方面。其中的意志品质,就是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能够做到不退缩,不逃避,不灰心、不气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何培养呢?这其中固然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影响,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基础的要素,也是所有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它可以保证孩子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勇于探索世界,不畏惧失败。
所以,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关心,对孩子的爱护和支持,都是他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强的关键性因素。
挫折教育被许多人误解
坚强意志的核心,就是应对失败和挫折。有学者提出挫折教育的概念,但很遗憾的是,这个概念从提出来开始,就被许多人误解了。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误区一
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搞定,希望借此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误区二
认为现在的小朋友都是蜜罐子里长大的,经历的挫折实在是太少了,就该让他们多受些挫折。
误区三
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独立,从幼儿园开始全托最好,这样的孩子更坚强。可到孩子成年以后,考大学、选专业、找工作、找对象的时候,家长各种干涉。
不要再让孩子接受错误的挫折教育。
提醒:孩子的世界总会有挫折
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家长在应该保护孩子的时候,去鼓励他独立。在应该让孩子独立的时候,给他太多干预。其实,成年人很难理解孩子遇到的挫折,不管家庭条件有多好,孩子的世界总是会充满挫折和挑战的。
孩子对于挫折的看法、定义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例如新入学,孩子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规则,要逐渐学会自我照顾,和同学之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和老师进行互动……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不理解的家长会说:“这有什么啊,不就是上个小学么,谁没上过啊?”对于孩子的世界来说,有困难、有挫折、有挑战的事情,很多家长往往不认可,意识不到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难,亲子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
陪伴孩子面对挫折
第一步:接纳孩子的情绪
每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挑战、失败的时候,都会出现情感上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认同、理解他,承认他确实是遇到了困难。
比如,有的孩子回家不愿意写作业,家长会认为孩子偷懒、不爱学习。但事实上,有可能是他今天上课的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有内容没听懂,所以作业不会做,但是他又很害怕承认自己不会做,就说“我不想写作业”,故意拖拖拉拉。如果家长无法理解,就会很生气,这是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难过、沮丧甚至愤怒等各种情绪上的反应。家长要做的是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如果家长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啦,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就好了。”这样的做法就是不承认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还有的家长会有比孩子更加强的负面情绪,会很愤怒,说:“你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算错!”
还有一种是补偿心理,比如孩子养的宠物兔子死了,家长可能会对伤心难过的孩子说:“别哭了,爸爸妈妈给你买一只新的兔子。还可以给你买好吃的,买新衣服,或者带你出去玩。”
但是家长要理解,这个兔子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个生命,孩子和它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如今兔子死了,孩子本就应该有情绪上的反应,难过哭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不哭,或者很快就喜笑颜开地接纳一只新的兔子,那才是不正常的反应。
家长要允许、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可以跟他说:“你看起来挺难过的,可以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么?”只有家长认同了孩子的情绪,并告诉他每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感到难过,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父母理解和接纳的。父母长期坚持这样做,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
成年人也有情绪崩坏的时候,更何况孩子。
第二步: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
在接纳孩子的情感以后,还要给予他支持,让孩子知道,不管这个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
比如某次考试前,孩子很紧张。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但不管成功失败,我们都爱你!”对于小朋友来说,父母亲就是一切,很多动力都来自父母的赞扬、奖赏,我们要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永远都会陪伴,支持他。
如何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呢?首先,父母要耐心、积极地倾听。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全神贯注,理解他的话语以及话语背后的含义,给予他适当的反馈,例如点头、眼神的交流、拥抱等肢体语言的表达。
当父母认可了孩子的情绪,允许他表达情绪,并且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后,孩子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得到缓解和消退。情绪会影响判断。孩子心平气和后,才能对事情有一个更正确的认知。
第三步: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后,要进一步给予认知上的支持,即帮助孩子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失败。应该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部分,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永远只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可以避免犯错,但无法前进,无法学会新的知识。所以,一时的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被错误打倒再也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孩子接纳自己的失败,愿意继续尝试后,家长就要帮助他学会应对具体的困难。可以和孩子一起评估:目标是不是太高,能不能实现;在失败经验中,自己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在面对困难和困境的时候,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有哪些现实的策略可以去解决现有的困难,可以是提高自己能力,也可以是降低目标、分解目标等等。
有时候孩子会丧失信心,觉得困难太大了,没有办法克服。家长要把引导他回忆过去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子,从而帮助他增强应对的信心。如果经过客观的评估,认为困难确实超过了孩子的应对范围,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换一个更加现实的目标。
孩子要变坚强,家长就要能共情。
结语: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家长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时机。通过倾听、支持、理解和接纳,帮助孩子应对好负面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时的失败是不可怕的。
然后,跟孩子一起制定现实的策略来应对目前的困境。能做好这几点,就能在孩子小时候,帮助他发展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将会伴随他终身,在他成年后遇到困难,也会有意识地采取这样的措施,策略,他的人生道路会走得更加顺畅。让孩子一个人应对困难,甚至人为制造困难,绝对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