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心理调适③ | 疫情变化下,送给家长的情绪管理小贴士
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化,再次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孩子们开启线上学习模式,很多家长不仅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做好准备,心理上也没能做好准备。家长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孩子,为此倍感压力和焦虑。在网上能看到不少家长的吐槽,“孩子线上学习不认真,一有空就拿着手机不放手,说不动、骂不得,感到愤怒气恼但又无可奈何。”“朝夕相处,耐心被孩子磨完。明知道吼孩子,打孩子不对,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发泄情绪后又感到后悔。”“隔离在家的日子,每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情绪紧绷,几乎要崩溃。”有的家长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亲子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箭弩拔张,种种吐槽无不透露家长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
作为家长,如果不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当事件发生时往往不能冷静处理,而采用强硬的态度来应对。家长对自身情绪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在这一特殊时期,家长需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面对疫情的反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恐慌、不抱怨,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后盾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身为家长该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呢?以下2个步骤或许能帮到您。
觉察、识别情绪
疫情期间,因为面临不明朗的形势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家长可能会产生某种强烈的情绪,有可能是紧张、担心、恐慌、焦虑、无助等,也有可能是一些并不能清楚描绘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时正常的情绪,我们可以尝试给这些情绪命名,并把每种情绪伴随的身体感觉记录下来。例如:当这些情绪出现时,身体的感觉是轻松还是沉重的?身体哪个部位会感觉到异常的紧张吗?身体哪个部位是感觉冷还是热?
去努力感受所有的情绪,它们之间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封控在家感到气愤,但同时又为自己的安全感到庆幸。伴随而来的还有对照顾正在居家线上学习的孩子的压力,这都是很正常的。所有的这些情绪都需要被察觉到、被感受到,只有这样才不会感到压抑。
理解“内在声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产生情绪的同时常常还伴随着一个“内在声音”。比如:因为被管控导致出行不便而感到愤怒,“内在声音”可能会告诉你:没必要生气,比起封控区的人员,你起码可以在小区内走动,方便很多,这还有什么好生气呢;如果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感到生气,“内在声音”可能会用一种责备的声音说:你有什么理由生气,都是你自己的错,是你管理不好孩子。在情绪中的我们要尝试识别出这些情绪背后的表达,它们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说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语气?它们说的是我们想听的吗?对我们来说是感到责备、羞耻、不被接纳?还是能够给我们支持?对于能支持到我们的“内在声音”,我们就倾听它、谢谢它;如果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内在声音”,我们就告诉它说,这是很正常的,有这些感受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
一旦我们觉察、识别并接纳了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就不会那么强烈,我们会变得更加平和、从容,能够以更稳定的情绪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其他情绪管理小贴士
着陆技术
如果你发现自己极度担心和焦虑,可以观察当下所处的环境,有什么颜色的物体?或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将注意力带回当下,聚焦在此时此刻。
积极联想
每天花10-15分钟,联想一些积极放松的场景,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美好快乐的时光,也可以想象大海、草原、溪流等一些生机勃勃的景象,想象温暖的阳光倾洒而下,将这些场景和自己联系起来,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
呼吸放松法
在感觉压力的时候,可以进行腹式呼吸让自己慢下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腹部用力,感觉肚子慢慢鼓起,然后用嘴巴缓慢地呼气,感受腹部慢慢的回落,可以多做几次,并告诉自己“随着我的每一次呼吸,我的身体很放松。”
适当运动
适当的室内运动,如瑜伽、体操等,将有助于我们加快新陈代谢,缓解紧张精神,宣泄负能量,形成积极的自我感觉。
情绪管理的方法有很多,没有绝对的好与否,看到与自己匹配度高的方法,不妨试一试。
疫情防控期间,家长要管理好自身情绪,才能做到方寸不乱,从容应对,更好地陪伴孩子。
来源: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