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教育新媒体

和同学们分享暑假生活之后,孩子变得闷闷不乐……关于亲子沟通的回答

  • 发布时间:2023-09-28 11:33:38
  • 来源: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开学已经半个多月啦!面对新学期的挑战,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同学们调整状态,进行身心“软着陆”,正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然而有些同学面对新学期的学业规划和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安情绪。部分家长则发现,孩子和同学们分享暑假生活之后变得闷闷不乐……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来看看心理老师怎么说

  答疑专家:

  广州协和学校心理老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冯建平

  天府路小学心理老师任重霞

  面对焦虑,

  要“治标”也“治本”

  新学期,在从松弛假期回归学习模式之际,初三学生小毛(化名)却遇到了适应难题。“别人都说初三是重要的分水岭,我看了许多‘收心指南’,给自己打了许多‘鸡血’,但还是感觉很慌。身边不少同学说,自己面对慌张情绪会选择刷题,把自己刷麻了就什么都不想了,但是我做不到。”小毛说,自己尝试过用呼吸法、冥想法、听音乐等各种舒缓情绪的方式,但好像没用,自己还是很慌很害怕,这该怎么办?

  这种面对初三学习的紧张心态,广州协和学校心理老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冯建平表示,也许是因为小毛心中存在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期待,但目前其实际水平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感到慌张害怕。其他同学通过“刷题”可以平静心情,但这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盲目效仿不可取,小毛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心烦意乱时,以运动摆脱当下的烦躁。

  但冯建平也指出,无论是呼吸法、冥想法、运动法,这些方法都只能帮助同学们进行当下情绪的宣泄,而不能解决引起情绪浮动的根源问题——“如果学生对达到目标没有信心,还是会反复陷入不安。”

  对此,冯建平建议,初三学生面对中考,应先合理分析自身情况,在对自己的能力和期望有清晰的认知后,明确定位,分层设定目标。除了心仪学校的目标,还可分解、细化到各个科目的目标。但要注意,应制定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合理目标。

  “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如何去达到’后,同学们就不会那么焦虑迷茫,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也可以带来信心,当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才可能静下心来进一步努力。”冯建平说道。

  冯建平指出,初三阶段,孩子在学业、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遇到问题。特别是在初三一模考试前后,孩子的彷徨紧张可能会达到高峰期,家长要注意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孩子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好好学习’的简单嘱托并不能帮助孩子找到方向,家长应该尽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

  适度的压力可激发潜能动力

  “初三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初三学习与生活,很多同学都会感到紧张、焦虑,觉得‘压力山大’,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天府路小学心理老师任重霞建议,当感觉到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可以停下来,思考以下问题:我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绪?这种情绪是紧张、焦虑还是担心?当出现这些情绪时,我的身体是什么感觉,我的头脑里出现了哪些想法?当我们对自己有了觉察,了解了自己所处的状态,自然就没有那么担心了。

  任重霞指出,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适度的紧张、焦虑、压力,可以激发身体的动力和心理潜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发挥最佳水平,如果压力过大,则需要进行调节。

  关于情绪调节的方法众多,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偏好,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果尝试了自己可以尝试的所有方法,还没有明显的改变,这时候求助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向身边的大人求助,也可以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求助,他们会给予孩子们帮助。

  正确看待初三,理性看待中、高考,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预期,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调整心态的可行之策。

  孩子闷闷不乐背后

  可能有潜藏因素

  开学后,“二娃”家长刘女士发现,14岁的女儿最近情绪不高。原来是因这段时间,女儿和同学们联系的时候,发现在这个暑假,别人要么出国旅游,要么报了研学班、学帆板、学潜水……而自己暑假就在外婆家待了20多天。

  “孩子本来在外婆家也挺高兴,但发现别人的暑假丰富多彩后,就有点闷闷不乐了。和她讲道理说,妈妈不是不能给你报个班,但你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呀?孩子点头,但还是蔫蔫的。”刘女士有点困惑,孩子是不是攀比心太重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开导孩子?

  对此,广州协和学校心理老师冯建平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闷闷不乐的背后,到底是由于对自己的暑假生活不满意,还是有其他隐藏因素,从而导致情绪消极。“孩子的不开心看起来是暑假的小烦恼,但家长也要深入地了解其学业、人际等方面有无出现问题,敏感地发现潜藏因素。”

  冯建平介绍,孩子在初中阶段处于“心理断乳期”,即孩子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转为出现独立意向。在这段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更为敏感,可能会与父母产生不同想法并为自己抗争,也更容易产生矛盾。

  一方面,刘女士可多关心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是否顺利;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思考“暑假在老家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让孩子明白在老家也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避免孩子产生比不上别人的心理。此外,在家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孩子一些话语权,都是可行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