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教育要闻

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强调造血长效赋能 黔南交出教育帮扶“优秀答卷”

  • 发布时间:2025-04-27 11:01:36
  • 来源: 新快报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春深四月,万物竞发。4月17日-18日,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陈爽率队深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调研东西部协作及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开展情况,共同谋划黔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和黔南工作组以“精准对接、长效赋能”为原则,全方位推动黔南教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1.jpg

  广州市教育局赴黔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座谈会。

  山海同心

  多措并举支持教育协作

  取得新成效

  4月18日,在广州市教育局赴贵州省黔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座谈会上,陈爽与黔南教育部门等深入交流,共同谋划下一轮组团式教育帮扶黔南的举措。

66.jpg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陈爽在东西部协作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致辞。

  陈爽首先感谢了黔南对广州支教老师的关心关爱和高度肯定。她强调接下来将深化与黔南合作,精准发力,根据“黔南所需,广州所能”尽全力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尤其是广州将在加大信息化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黔南提供大力支持。陈爽同时希望做好总结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留下带不走的“财富”。“一个地方只要重视教育,未来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陈爽希望广州和黔南共同携手,共同开创黔南教育未来美好的新篇章。

  黔南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娜表示,将持续加强与广州市教育局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广州优质教育资源帮扶引领,借梯登高、补短强弱,吸引更多人才为黔南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记者了解到,2024年,广州市对口黔南州教育协作项目25个,协作资金5638万元。双方强化人才交流,广州市选派136名骨干教师到黔南支教帮扶,黔南选派267名校(园)长及骨干教师赴穗挂职跟岗学习,东西部协作培训中小学教师2.94万人次,持续发展379所结对学校协作关系,在贵州省各市(州)中结对学校最多,有力推动了黔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重“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

  教育人才队伍

  同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东西部协作,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针对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地区差异,广州市教育局和黔南工作组积极推动“校校结对”,2024年,推动广州228所学校与黔南379所学校精准结对,通过校长挂职、教师跟岗、联合教研等形式,实现管理经验互通、优质资源共享。特别是“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选派12名优秀校长及教学骨干驻点三都、罗甸等地学校,围绕课堂改革、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帮助当地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带动办学质量整体跃升。

2.jpg

  中组部教育“组团式”帮扶专业技术人才张淑芬(右)代表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约。

  来自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的张淑芬有着23年的职教经验,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任挂职校长后,她将广州几所帮扶学校的教育理念逐步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使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如推动学校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增加了新能源、护理、计算机等专业,响应三都弘扬水族文化的号召设立骑师学校,培养马术专业人才。她还推动三都职校与广东惠州、东莞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大大拓宽了山区孩子“走出去”增收致富的道路。“帮扶就是认认真真找痛点,踏踏实实干实事。”张淑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广州坚持“送教”与“育才”并重,累计协调874名骨干教师赴黔南开展送培送教,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助力本土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创新实施“领航校长培养计划”,两期培训中,27名校长成长为州级名校长或走上重要管理岗位,为黔南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育领军队伍。

  示范教学

  “先进理念+特色教育”

  提升教学质量

  在支教的过程中,广州派驻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带进黔南,大胆改革,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散思维,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受到了当地的欢迎。

3.jpg

  白云天眼班平板教学。

  如广州市白云区选派广州市教育专家团队与平塘县优秀骨干教师共同打造“白云天眼班”,实行30人左右的“小班额”教学,落实学科教师“包保责任”。2024年高考,白云区帮扶的平塘县民族中学本科上线率达70.32%,一本上线率达22.97%,创历史最佳,其中白云天眼班取得了一本上线率100%的好成绩。

4.jpg

  南武班蔡利秀老师上英语课。

  广州市海珠区为贵定县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新高考经验,指导贵定中学组建“南武班”,主要培育“品正学优、体健尚劳”的贵定学子,建设学术型、研究型、智慧型班集体。“南武班”由两地两校优秀教师任教,统筹应用海珠区南武中学思维课堂、思维训练、德育活动等全套教学体系。

5.jpg

  广州科学城中学的音乐老师文芳在教学中。

  “音乐课不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而是要让他们有唱歌的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来自广州科学城中学的音乐老师文芳,在长顺县支教中发现,所在的支教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也没有乐器伴奏。她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掌握唱歌的能力和技巧,重点提高了“欣赏音乐”的素质。这几年,广州市黄埔区派出了一批像文芳这样优秀的支教老师支持长顺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充分利用“南方教研大课堂”等网络资源面向长顺县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为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带动了当地教师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广州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支教老师的努力下,黔南各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高考成绩更为亮眼。2024年,黔南高考特控线以上人数达6915人,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突破821人;中考平均分较上年提升2.61分,综合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强基固本

  “软硬”兼施

  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2024年,黔南工作组坚持硬件改善与软实力提升双管齐下,统筹协作资金,支持黔南新建、扩建学校18所,补充现代化教学设备超万套,惠及学生5万余人。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一痛点,联合广州黄埔区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在独山、平塘试点心理咨询课程,培训兼职心理教师300余名,覆盖学生超万人,切实守护留守儿童成长。

6.jpg

  广州市利世慈善基金会考察组分别走进黔南三所中学集中考察学子,决定资助50名学生。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家庭相对困难的情况,黔南工作组和广州市各帮扶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去年,在黔南工作组等的大力推动下,广州市利世慈善基金会考察组分别走进黔南三所中学集中考察了70名学子,最终48名学子被列入长期奖学培养,2名学子被列入“暖餐计划”予以伙食补贴。“帮扶一个人,就是帮助一个家庭。”一直致力于引导社会资源帮扶黔南教育的黔南工作组王文义告诉记者,被列入长期奖学培养的学生按高中每学年4000元、大学每学年6000元进行资助,大大减轻了困难学子的家庭负担,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广东社会组织的暖暖爱心大大激发了困难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动力。

  粤黔协作惠水小组以惠水县王佑镇、羡塘镇、断杉镇等镇为试点,先后投入资金172万元,配合惠水县建成“5+陪读公寓”3处,解决了山里娃读书的后顾之忧。同时探索建立“陪读车间”,引进加工项目进公寓,帮助家长实现陪读、就业“两不误”。惠水小组还引入广州市乐善助学促进会,连续三年累计捐赠资金48.5万元,援助困难学生153名。

  为了扶持困难孩子,黄埔区三都工作小组整合两地资源,开设“黄埔·三都民族班”“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两个特色班,资助家庭困难学子到黄埔就读,激励学子成才后回馈家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广州市教育局和黔南工作组还积极拓展教育协作,2024年,推动广州市中小学研学基地首次拓展至贵州,将“中国天眼”研学基地、荔波瑶山古寨基地、中国-东盟交流周美育研学基地纳入共建体系,为两地学子提供了天文探索、民族文化、国际美育等多元化实践平台。

7.jpg

  黔南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组长黎亮在座谈会上致辞。

  黔南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组长黎亮告诉记者,近年来,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以“精准对接、长效赋能”为原则,全方位推动黔南教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今后两地将在深化合作中育新机、开新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