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从试点迈向全域!广州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5年5月1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天河区教育局及广州中学承办的“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活动”在广州中学(凤凰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总结展示我市教育数字化成果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部署深化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有关工作,加快推进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聚焦前沿成果 共绘智慧教育蓝图
活动包括市区校及企业展区调研、区校经验分享等板块。在展区调研环节,广州市及各区教育数字化成果集中亮相,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受到了众多学生、参会人员广泛关注。
活动中,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解读了《关于深化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并就如何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教研活动作简要说明。市教育局提出,未来三年将从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普及、创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构建师资队伍、构建多方联动和协同机制、建立示范推广机制、构建保障体系等六大方向发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转段升级,与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契合,打造广州教育数字化新标杆。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使命。广州计划以“三个融合”为主线,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包括产教融合,以产业优势反哺教育创新;智教融合,以人工智能融合教育助推广州教育多维跃升;五育融合,践行“技术向善、育人为本”价值导向。
深化国家平台应用 赋能教研数字化转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重点。2024年,广东省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广州切实贯彻落实,加强平台丰富资源和智能工具的应用指导,支撑从备课到评价的全流程创新。
广州市计划通过“融合型教研”模式,聚焦学科化、均衡化和体系化,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例如,将推动越秀、天河等教育强区与增城、从化结对,共享优质资源;每区遴选5-10所“双平台融通应用”实验校,形成可复制的教学模式及案例,定期组织全市交流。此外,市教育局将实施“三优一培”工程,每区每学期遴选优秀课件、教学片段及案例,市级择优遴选进行培育推广。开设“智慧教育平台研修班”,分阶段提升教师数据驱动教学与资源创新能力。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共筑智慧教育生态
活动现场,天河区、白云区、广州中学、番禺区市桥大平小学等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实践经验。
活动现场,呈现了“政府搭平台,学校提需求,企业出技术,高校作指导”的政产学研多方联动机制。除各人工智能技术等企业现场进行场景展示外,市教育局还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并促成11区学校与科大讯飞、视源股份等人工智能企业达成结对合作,未来将围绕广州市学校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需求,充分整合发挥各方优势资源,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
活动现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雷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大模型的革新与未来社会的机遇》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大模型在生物科学、金融、科研、农业、建筑、人才匹配、媒体、教育、文旅、心理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机遇。
展望未来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智能引擎”
未来三年,广州将以《若干措施》为蓝图,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普及”转向“深化”,从“试点”迈向“全域”,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智能技术赋能下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