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教育要闻

思政课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广州思政人交出答卷

  • 发布时间:2024-05-14 14:39:56
  • 来源: 南方+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5月7日至8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举办2024年广州市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研讨会暨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共有56所学校入选第三批项目试点实验校、4个单位入选第二批项目研究联盟单位,现场还为39位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优秀成果代表颁奖。

1.jpg

  2024年广州市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研讨会暨优秀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思政课为何重要?

  广州思政教育改革取得什么成果?

  一线思政课堂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起来看思政教育改革

  广州思政人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请看:

  思政教育应当“润物细无声”

  思政课为何重要?

  “教育关乎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塑造,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教育问题和教材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韩震表示。

2.png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韩震

  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就是思政课。

  韩震说,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因为中国发展至今,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到山顶越“缺氧”,攀爬的阻力越大,越需要敢于担当且能担大任的人来支撑国家的发展。

  在他看来,思政课是一种共性培养,在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赋予每个人共同的价值观和内在精神力量,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从而从“我”变成“我们”,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然而,当前思政教育却面临着改革困境,思政课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难以破解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

  思政教育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

  韩震认为,要强化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有大思政课的理念,要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可以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实现从一科突破到多科跟进

  思政课教育,广州早就开启了改革探索。

  2022年3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启动广州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下称“研究项目”),开启新一轮“十年教研改革”行动,集结“精兵强将”,推动思政课教研改革。

  “要能够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主任督学蔡健安说,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推出,“教学评”已逐渐成为广州教育领域的高频词。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认为,教学评关键在于“学”,教学评一体化,从教的角度看,要推动教和学发生关系,从评的角度看,要推动学习的改革。

  研究项目旨在以思政课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一体化改革教学和评价实施,从理论到实践到操作,提供一套可供一线教师借鉴学习的成熟经验做法,提高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广州思政教育改革的队伍不断壮大。

  如今,研究项目已从首批24所试点学校,拓展到共117所试点实验学校和18家市外研究联盟单位参与,两年累计发表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理论文章近40篇。

  今年3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作为全国7家单位之一,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验基地。

  一科突破,多科跟进。

  “目前,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理论已经由思政学科拓展至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学科等,带动全学科教学改革。”方晓波说。

  以往广州中小学校各个学段教学教研存在“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如今,通过思政教育改革,广州市中小学校在思政课程建设上初步实现一体化,能一起谋划、一起活动、一起教研。

3.png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项目首席教研员张云平

  “如何进一步整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校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项目首席教研员张云平表示,要持续加深教学教研一体化程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贯通、互认,实现人才共育。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广州一线课堂上,思政课教学发生了什么变化?

  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等牛校教师在活动上展示了“十八般武艺”,分享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成果。

  广东实验中学教师郭彦瑞的课堂上,学生脱离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通过“模拟政协”活动,从课内走到课外,围绕社会民生问题提意见、说想法。学生提出的提案已有三次登上全国两会。

  “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理解社会,学生还有机会真正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郭彦瑞说。

  如今,广州思政课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教师们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思政教育必须结合生活实践来展开。

  “传统的思政课主题宏大,学生容易有距离感,这也是不少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政治科组长刘敏贤说,如今通过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思政教育内容越来越接地气、生活化,喜欢上思政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在广州市第一中学的思政课上,即便是复习课,都会避免“炒冷饭”、空洞的说教。

  刘敏贤结合社会热点设置情境,组织学生们自由讨论社会上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争议,“大家热情高涨,通过这样近在身边的案例,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思政课从形式上越来越鲜活有趣,但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

  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韦霞认为,无论思政课教学的“组合拳”怎么打,最终都是为了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口服心服。

  “思政课教师要有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将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自身的学术深度和广度。”韦霞说。

  这也是广州思政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张云平表示,虽然广州已经有所行动,但思政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依然有待加强,专职、专业化的小学思政课教师依然较少,“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这一‘短板’,通过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的研究成果,赋能一线思政教师的育人能力,推动更多人积极主动担任思政课专职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